• 2012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两种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分析方法比较

      2012, 11(3):161-164.

      摘要 (1160) HTML (0) PDF 1006.00 Byte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能否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12月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的26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PFGE结果表明,26株菌有6个克隆;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显示,26株菌存在4个克隆,符合率仅 26.92%(7/26)。结论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菌株同源性判断的准确性上与PFGE分型有差距,其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仍需谨慎。

    • Ⅰ类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相关性研究

      2012, 11(3):165-168.

      摘要 (1124) HTML (0) PDF 870.00 Byte (1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及敏感株中分布的差异,初步阐明Ⅰ类整合子是否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形成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6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62株敏感株中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并进一步用PCR证实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存在。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中,32株(47.76%)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敏感株中仅1株(1.61%)为Ⅰ类整合子阳性,多重耐药株的Ⅰ类整合子分布显著高于敏感株(χ2=36.02, P<0.05)。PCR进一步证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盒,而敏感株携带空整合子。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Ⅰ类整合子阳性率,Ⅰ类整合子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 医院感染对重症监护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2012, 11(3):169-173.

      摘要 (1113) HTML (0) PDF 798.00 Byte (1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对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对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的1 597例ICU住院患者费用进行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找出影响ICU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人民币111 116.47元和40 383.06元(Z=-15.477,P=0.000)。按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分层计算平均住院费用(中位数)的范围为56 052.87~218 709.77元(χ2=245.872,P=0.000);按原发病分层计算平均住院费用(中位数)的范围为31 978.79~51 125.10元(χ2=63.871,P=0.000)。建立多元回归模型,R2=0.538,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加49 812.76元。结论发生医院感染会增加ICU患者的住院费用。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 2005—2010年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中二期梅毒及隐性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2012, 11(3):174-177.

      摘要 (1108) HTML (0) PDF 790.00 Byte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广东省2005—201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群中二期梅毒及隐性梅毒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梅毒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流行趋势: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隐性梅毒发病率自2005年的17.37/10万(病例数3 300例)增加至2010年的49.79/10万(病例数10 100例),平均年增长率为24.55%,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呈快速递增状态(χ2=4.85,P=0.028);而二期梅毒呈轻度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为-2.42%(χ2=3.31,P=0.069)。(2)年龄分布:主要以25~3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达85.45/10万~98.75/10万。(3)疫情上报医疗机构构成比:以综合医院为主,占60.86%;其次为妇幼保健院(14.26%)、皮肤病防治机构(10.32%);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仅占1.66%。结论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中二期梅毒呈轻度下降,而隐性梅毒则呈快速增长趋势,提示应加大在育龄妇女中的梅毒筛查力度,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梅毒筛查能力建设,以控制育龄妇女人群中梅毒疫情的上升及母婴梅毒的传播。

    • 医院职业暴露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2012, 11(3):178-181.

      摘要 (1293) HTML (0) PDF 819.00 Byte (1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2010年上报医院的职业暴露数据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医院自行设计调查表,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科室审核后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结果2010年该院有227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230例次。其中193人发生锐器伤196例次, 34人发生血液/体液暴露34例次;分布于48个科室,前5位分别为:手术室34例次,骨科、肝血管外科各18例次,肾内科11例次,麻醉科10例次。职业分布中,护士和医生占总数的85.46%;本院职工占63.48%,实习进修生占36.52%。工龄以5年以下者居多,占73.57%。缝合/剪断和各种注射为刺伤的主要环节,操作中和操作后处理废物为刺伤主要时机;70.59%的血液/体液暴露者未佩戴防护用品,26.53%被刺伤者未戴手套。结论职业暴露分析利于确定重点科室、目标人群和高危因素,便于进行相应干预。

    • 2010年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分析

      2012, 11(3):182-185.

      摘要 (976) HTML (0) PDF 1.08 K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2010年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预后情况及特殊群体儿童与普通儿童MRS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irbyBaner)法。患儿分组根据其来源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结果该儿童医院2010年收治病史完整的MRSA感染病例66例,其中30例为来自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护理院)的救治弃婴。社区感染组以新生儿及接触感染者为主;护理院感染组相关因素包括重度营养不良、术后切口感染、先前住院史、长期卧床/局部压迫等;医院感染组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长期经鼻留置胃管、近期手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关。平均住院天数为40 d。预后:社区感染组全部好转,治愈出院;护理院感染组有2例死亡,病死率6.67%;医院感染组6例中有3例死亡,占50%。结论来自护理院的患儿与来自社区的普通患儿MRSA感染情况有显著差异,在综合性儿童医院中对此类特殊患者设立独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是有效减少社区获得性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的交叉感染,降低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2, 11(3):186-188.

      摘要 (902) HTML (0) PDF 815.00 Byte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4例,发病率为63.64%。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4岁或>65岁、输血、晚期气管切开、前5年内吸烟、意识障碍和使用抗酸药物是气管切开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共分离病原菌178株,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G-)细菌(141株,79.21%)。分离的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2株(85.71%)是耐甲氧西林株。结论气管切开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病率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 临床研究
    • 定量检测降钙素原在患者感染诊断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2, 11(3):189-191.

      摘要 (1020) HTML (0) PDF 779.00 Byte (2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citonin, PCT) 对患者感染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某院2009 年9月—2010 年12月同时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与PC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0份同时送检的标本,PCT 和血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46.49%(265/570)、30.18%(172/570);以0.50 ng/mL为界点,PCT 诊断的敏感性为90.53%(516/570)、特异性为64.74%(369/5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53%(118/265)、82.30%(251/305)。结论定量PCT检测对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连续监测患者感染状况,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新疆不同民族中耳炎病原菌特点分析

      2012, 11(3):192-195.

      摘要 (1101) HTML (0) PDF 791.00 Byte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中耳胆脂瘤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其与民族、中耳炎分型等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8年4月新疆地区151例不同民族的住院及门诊中耳炎患者进行中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获取细菌分离率的排序、病原菌种类等。结果本组164耳中,中耳胆脂瘤58耳(35.37%),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6耳(64.63%);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04%)、变形杆菌属(21.30%)、铜绿假单胞菌(17.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81%)为主。不同民族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有所不同,维吾尔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40.79%),其次是变形杆菌属(25.00%);汉族各类病原菌均有检出;哈萨克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多(35.30%),变形杆菌属很少(5.88%),未发现真菌感染(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数在中耳炎分型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在中耳胆脂瘤患者中的检出率18.96%明显高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的0.00%(χ2=20.812,P<0.01);其他病原菌在中耳胆脂瘤中的检出率15.52%明显低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43.40%(χ2=13.072,P<0.01)。结论新疆不同民族中耳炎病原菌的主次顺序与国内外不同;中耳炎分型不同,病原菌的种类与分布也不同。真菌感染常见于胆脂瘤型中耳炎。

    • 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

      2012, 11(3):196-198.

      摘要 (1197) HTML (0) PDF 807.00 Byte (1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11%,常见于拔针及手术缝合时被刺伤;血源性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20.18%,丙型肝炎病毒占2.63%,人免疫缺陷病毒占2.63%,梅毒螺旋体占6.14%。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及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检测无一例因此发生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肝门部胆管癌ERCP前应用抗菌药物能否降低术后胆管炎发生率——附138例对照研究

      2012, 11(3):199-201.

      摘要 (1105) HTML (0) PDF 775.00 Byte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验证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前应用抗菌药物能否降低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方法选择肝门部胆管癌需行ERCP治疗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与对照组(71例)。试验组于ERCP治疗前30 min静脉注射头孢哌酮1.0 g;对照组按常规操作,不应用抗菌药物。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RCP术后,试验组胆管炎发生率为34.33%(23/67),对照组为26.76%(19/71),两组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152)。结论对高感染率的病种行ERCP治疗,仅通过术前单剂量应用抗菌药物来降低ERCP治疗后胆管炎发生率,效果不甚理想。

    • 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MTP干预

      2012, 11(3):202-203.

      摘要 (1230) HTML (0) PDF 802.00 Byte (1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onitoringtrainingplanning, 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2011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设定调研指标,选取2011年第1季度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作为调研基线,采用MTP模式进行干预,每季度统计分析干预后的调研指标,然后再干预再调研,如此进行3个MTP循环。结果经过3轮MTP干预后,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平均用药天数及联合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00%、(1.65±0.80)d、15.00%下降至干预后的26.32%、(0.26±0.46)d、0.00%,上述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0.5~2 h用药百分率与品种选择合理率经干预后均达到100.00%。 结论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 两种清洗牙科小器械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2, 11(3):204-206.

      摘要 (1195) HTML (0) PDF 776.00 Byte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手工清洗和超声波清洗牙科小器械的效果,为选择牙科小器械最佳清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污染严重的牙科小器械,分别采用手工清洗(A组)和超声波清洗(B组),通过清洗前后肉眼直接观察、ATP和残留蛋白质的测定判断清洗效果。结果肉眼观察法:A组合格率为100.00%(26/26),B组合格率为65.38%(17/26),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P<0.001);ATP试验:A组清洗后相对光单位数值(RLU)为156±50,B组清洗后RLU值为1 089±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1);残留蛋白试验:A组合格率为92.31%(24/26),B组合格率为96.15%(2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结论手工和超声波两种方法清洗牙科小器械效果均明显,但手工清洗的效果优于超声波。

    • 台州市2011年上半年麻疹疫情分析

      2012, 11(3):207-210.

      摘要 (1081) HTML (0) PDF 1.08 K (1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上半年的麻疹疫情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麻疹流行状况。结果2011年上半年台州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13例,麻疹确诊病例106例(发病率17.99/100万),比2010年同期增加39.47%(2010年同期麻疹确诊病例为76例),呈现较高水平。发病高峰较2010年提早出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9︰1,年龄集中在1岁以下儿童和25岁以上人群;麻疹疫苗免疫史多为不详和0剂次;麻疹病例中与医院相关者占45.28%。结论台州市2011年上半年麻疹发病高于2010年同期,应继续加强小龄组儿童和25岁以上人群的及时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 儿科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2012, 11(3):211-213.

      摘要 (1356) HTML (0) PDF 809.00 Byte (1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某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PICU住院患儿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45株,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占73.88%;其次为革兰阳性(G+)菌,占22.86%;真菌占3.26%。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78%、14.29%、11.43%、8.16%、5.31%、4.9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11.63%和8.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6.67%。多数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呈一定程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达75.00%);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吡肟保持较高敏感性(耐药率0.00%~7.6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PICU住院患儿分离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多数耐药性较高。细菌分析与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危重患儿的抗感染治疗,减少耐药菌株具有重要作用。

    •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

      2012, 11(3):214-216.

      摘要 (1059) HTML (0) PDF 773.00 Byte (2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以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1—12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2010年共监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914例,发现手术部位感染15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4%;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方法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2010年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1.64%与2009年的3.45%(19/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3)。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素管理,能有效降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 经验交流
    • 神经外科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2, 11(3):217-220.

      摘要 (1220) HTML (0) PDF 785.00 Byte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神经外科病房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某院神经外科病房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762株,以革兰阴性(G-)杆菌(511株,67.06%)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G+)球菌(212株,27.82%)、真菌(33株,4.33%)及其他菌种(6株,0.79%)。主要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131株)、肺炎克雷伯菌(120株)、铜绿假单胞菌(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阴沟肠杆菌(43株)、大肠埃希菌(32株)、表皮葡萄球菌(32株)等。肠杆菌科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敏感,非发酵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MRSA)检出率为69.7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该院神经外科病房病原菌检出以G-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动态监测神经外科病房病原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儿童血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

      2012, 11(3):221-222.

      摘要 (949) HTML (0) PDF 747.00 Byte (1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临床送检血标本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4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3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药敏资料。结果63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22.22%,对红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低,分别为8.93%和28.57%;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5.71%、80.96%、85.71%;未检出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结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应做好对其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积极有效地治疗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

    • 某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

      2012, 11(3):223-225.

      摘要 (1040) HTML (0) PDF 717.00 Byte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2008—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修订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79%(24/501)、4.99%(31/621)、2.81%(19/676);3年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4.00%、69.70%、39.13%;分别检出病原体24、24、30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分别为12株(50.00%)、10株(41.67%)、5株(16.67%),革兰阴性(G-)菌分别为11株(45.83%)、13株(54.16%)、24株(80.00%),真菌分别为1株(4.17%)、1株(4.17%)、1株(3.33%);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0.10%、44.77%、39.20%,以治疗为目的的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 57.14%、69.36%、82.45%。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病例报告
    • 羊布鲁杆菌感染1例

      2012, 11(3):226-227.

      摘要 (1004) HTML (0) PDF 860.00 Byte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地区从事畜牧业工作的人员少,布鲁杆菌不易查出,在患者感染后,因为用药与普通细菌感染的菌血症有区别,而未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方案。总结该病例诊疗经验,以提醒本地区医务人员在布鲁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所警惕,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控制病情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 综述
    •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调节

      2012, 11(3):228-230.

      摘要 (1145) HTML (0) PDF 817.00 Byte (2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能在潮湿和干燥的表面生存,也可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和上呼吸道, 为条件致病菌。但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非发酵菌中, 其临床标本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1]。由于高度的多重耐药性或泛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日益升高,已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暴发流行[2-4]。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感染是其致病性的重要方式,因此阐明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机制将为防治其所致的感染提供有效的方法。

    • 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2012, 11(3):231-235.

      摘要 (1158) HTML (0) PDF 805.00 Byte (16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在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资源贫乏的国家)各个医院都有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来自欧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14个国家的55所医院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中平均有8.7%发生医院感染;在每一个时刻,全球有140万人患有医院感染[1]。虽然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防护措施等)保护病患和工作人员不发生医院感染,但有效地进行表面清洁消毒仍然是消除细菌、减少交叉污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应重视对整个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 特别是那些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常接触”表面。

    • 防控指南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 11(3):236-240.

      摘要 (776) HTML (0) PDF 761.00 Byte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