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2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新变化

      2013, 12(1):1-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182) HTML (0) PDF 833.00 Byte (14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2年6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发布了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帮助医院宣传贯彻、落实新标准的具体要求,现将标准修订中的新变化逐一说明。

    • 论著
    • 携带新SCCmec型别菌株的耐药特点及PCR图谱多位点序列分析

      2013, 12(1):5-1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96) HTML (0) PDF 1.40 K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前期研究中发现的3株携带有新型SCCmec聚合酶链反应(PCR)谱型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位点序列特性。方法在前期的分型研究中,从58株MRSA中检测到3株(5.17%)携带了一种新的SCCmec多位点PCR谱型,其含有5条扩增带,依次为A、F、H、B和M。对上述扩增产物测序,用BLAST与国际基因库内已知位点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测得序列与已有位点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结论此型为一新的SCCmec多位点PCR谱型,是传统Ⅰ、Ⅱ和Ⅲ型的重组型,与已有型别比较,不但有不同的位点图谱,且有多个点突变。

    • 一对母婴同时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源性分析

      2013, 12(1):12-1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264) HTML (0) PDF 813.00 Byte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一对母婴同时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母婴之间传播的可能性。方法对分离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株分离自受母乳喂养,患有脐炎的新生儿脐分泌物;另2株分别分离自该新生儿健康母亲左右两侧乳房分泌的乳汁)进行药敏试验表型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分析其同源性。结果此对母婴携带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完全相同,PFGE图谱具有100%的相似度,PFGE结果聚类图处于同一分支。结论此对母婴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相同型别菌株,推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母婴之间传播的可能性大。

    • 平板接种法监测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菌落总数的可行性研究

      2013, 12(1):16-1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91) HTML (0) PDF 789.00 Byte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平板接种法监测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菌落总数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某院DUWLs系统50份水样标本,分别采用平板接种法和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规定的倾注平板法进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倾注培养法和平板接种法检测DUWLs中菌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5.50,P>0.05);检测菌落数的合格率分别为58.00%和52.0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结论平板接种法与国标倾注平板法检测DUWLs系统中的菌落总数无差异。平板接种法操作简单,易于细菌的初步鉴定,日常水质监测中可替代国标倾注平板法。
      [中图分类号]R181.3+2

    • 广东省39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

      2013, 12(1):19-2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88) HTML (0) PDF 775.00 Byte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东省39所医院医务人员2011年6月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发放调查表32 617份,回收32 297份,回收率为99.02%;实际有效问卷32 007份,有效率为99.10%。发生锐器伤1 460例,1 909例次,锐器伤发生率为4.56%,例次率为5.96%,平均月发生密度为0.06次/(人月)。发生污染锐器伤1 495例次,污染锐器伤例次发生率为4.67%(1 495/32 007);污染锐器伤占锐器伤总例次的78.31%(1 495/1 909),其中61.67%(922/1 495)能追踪到暴露源,38.33%(573/1 495)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血源性污染器械中,81.71%(67/82)为乙型肝炎暴露源,14.63%(12/82)为梅毒暴露源,3.66%(3/82)为丙型肝炎暴露源,无艾滋病暴露源。锐器伤发生的地点主要为普通病房(47.72%)与手术室(20.27%);频率最高的操作是加药(15.92%),其次为医疗废物处置(12.78%)和拔除动(静)脉针(12.21%);主要医疗器具为一次性注射器 (35.99%)、头皮钢针 (19.43%)和手术缝针(13.4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率为93.25%。结论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主要职业因素,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行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伤害风险。

    • 痰涂片革兰染色对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治的意义

      2013, 12(1):24-2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08) HTML (0) PDF 761.00 Byte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痰涂片革兰染色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早期临床诊断及指导用药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某院ICU 2011年3月—2012年2月疑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289例患者,经人工气道抽取下呼吸道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和病原学培养,对培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送检痰标本890份,其中合格标本790份,合格率为88.76%。共培养出病原菌520株(65.82%),其中革兰阴性(G-)菌330株,革兰阳性(G+)菌130株,真菌60株。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与病原菌培养结果比较,两者符合率为72.15%(570/79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8,P=0.2000);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诊断敏感性为80.77%(420/520),特异性为55.56%(150/270),阳性预测值为77.78%(420/540),阴性预测值为60.00%(150/250)。结论合格的下呼吸道痰标本革兰染色镜检能够协助HAP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3, 12(1):27-3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54) HTML (0) PDF 767.00 Byte (1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未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52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52例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感染菌种包括:白假丝酵母菌40例(76.92%),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5.77%),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13.46%),毛霉菌属及曲霉菌属各1例(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累计全身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 mg、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及合并糖尿病与COPD患者发生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计全身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 mg、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机械通气、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了解COPD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肝素钠封管液致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

      2013, 12(1):31-3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104) HTML (0) PDF 733.00 Byte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肿瘤病房一起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引起的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暴发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次医院感染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1例次BC引起的 CRBSI发生时间集中,分别为2008年2月18日(1例)、19日(1例)、20日(6例)、21日(1例)、22日(2例);均为股静脉置管患者,均从患者血液中培养出BC,均使用了同一袋肝素钠封管液。环境卫生学调查,患者所使用的液体、一次性注射器材、环境物品细菌学检测均合格,仅在1份剩余肝素钠封管液中(患者共用此封管液)培养出1株BC,其药敏结果与患者血液培养菌株一致。立即采取措施,拔除患者深静脉置管,并抗感染治疗。11例患者7 d后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该病区再无相同病例出现。结论BC污染肝素钠封管液是此次CRBSI暴发的原因,经积极采取措施,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某院住院患者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

      2013, 12(1):34-3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52) HTML (0) PDF 768.00 Byte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及社区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1年9月26日0∶00— 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1 331例,实际调查1 309例,实查率为98.35%。发现感染患者237例,其中医院感染57例(4.35%),60例次(4. 58%);社区感染181例(13.83%),183例次(13.98%);同时存在医院和社区感染者1例。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48.33%)、器官腔隙(16.67%)和泌尿道(8.33%)。社区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呼吸科(84.44%)、儿科(71.43%)、重症监护室(50.0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5.36%)和皮肤软组织(15.30%)多见。共分离病原体65株,其中医院感染33株,社区感染3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合计分别占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72.73%(24/33)、78.13%(25/32)。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27.43%(359 例),其中预防用药占52.92%,治疗用药占43.45%,预防+治疗用药占3.62%;以单一用药为主,占88.02%,二联用药占11.98%。病原学送检率为61.54%(104/169)。结论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监测。

    • 重症监护室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3, 12(1):38-4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136) HTML (0) PDF 795.00 Byte (2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LRT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入住该院ICU且时间>48 h、年龄≥18岁的1 062例患者病历资料,将其中确诊为LRTI的68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按同性别、同年龄组、入院时间相近,以1︰2 配对形式,选择其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LR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时间≥15 d、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雾化吸入等是引起ICU患者发生LRTI的危险因素;对筛选的9种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ICU住院时间≥15 d (OR 95% CI:1.153~4.912)、单纯气管切开(OR 95% CI:1.836~9.967)、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 CI:1.163~5.774)、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 CI:1.016~5.813)是ICU患者发生LRT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发生LRTI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防控对策,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临床研究
    • 儿科病房4例麻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2013, 12(1):41-4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215) HTML (0) PDF 751.00 Byte (2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儿科病房麻疹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儿科病房2008年12月6—30日发生的4例麻疹感染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例麻疹患儿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均呈阳性。第1例为首发病例,后3例均与第1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时间不超过麻疹的平均潜伏期(2周左右)。结论此次事件是一起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建议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重视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 透明PVC气管内套管应用乙醇浸泡消毒的临床研究及效果评价

      2013, 12(1):44-4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40) HTML (0) PDF 760.00 Byte (1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乙醇对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以及乙醇最佳更换时间。方法第一阶段:选择2011年4—7月使用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患者58例,对不同时间段(乙醇新开启时及开启后12、24、48、72 h)浸泡消毒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乙醇浓度及含菌量进行检测(乙醇连续使用72 h)。第二阶段:选择2011年7—11月使用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新流程:浸泡罐和乙醇每48 h更换1次)和对照组(原流程:浸泡罐和乙醇每24 h更换1次),比较两组1个月内的更换频次、人力、费用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乙醇新开启时的浓度与开启后12、24、48 h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启后72 h,乙醇浓度显著低于新开启时[(71.82±0.77)% vs (72.98±0.83)%](t=17.60,P<0.05)。不同时间段乙醇消毒效果均符合标准。实验组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56.70±9.30)元 vs (178.20±4.70)元],人力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7.20±5.80)人次/月vs (120.30±6.70)人次/月] (均P<0.05);感染发生率,实验组(13.04%)与对照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结论乙醇浸泡消毒透明PVC气管内套管是一种保证效果、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的消毒方法。在临床,乙醇罐密闭情况良好且开启频次低的情况下,可持续使用48 h后更换。

    •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

      2013, 12(1):47-4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43) HTML (0) PDF 758.00 Byte (2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的73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31例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103例次,医院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1.90%、14.09%。不同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先天性心脏病为9.74%,风湿性心脏病为10.69%,其他心血管疾病为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2.82%;其次为血液系统14.56%,泌尿系统7.77%,胸膜腔和胃肠道各1.94%,手术部位0.97%。病原学送检率为35.57%(260/731),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79.46%),革兰阳性菌18株(16.07%),真菌5株(4.46%);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结论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高,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强,应加强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 不同皮肤消毒剂在献血人群采血前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2013, 12(1):50-5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547) HTML (0) PDF 778.00 Byte (121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剂对献血人群采血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某中心血站2008年5月—2011年4月无偿献血者240例,按采血前使用皮肤消毒剂的不同,分为碘酊乙醇组、碘伏组及安尔碘组,每组80例。分别于消毒剂使用前后采样,比较3组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干燥所需时间。结果碘酊乙醇、碘伏及安尔碘组消毒前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毒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分别为(0.74±0.36)CFU/cm2、(0.82±0.38)CFU/cm2和(0.65±0.31)CFU/cm2;消毒合格率均达100%;上述3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76.23±5.31)s、(104.64±6.82)s和(20.41±3.5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3,P<0.05),安尔碘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间明显少于碘酊乙醇组和碘伏组。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适用于献血人群采血前的皮肤消毒,消毒效果好,待干时间较短。

    •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2013, 12(1):52-5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05) HTML (0) PDF 777.00 Byte (2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外科2011年12月1日—2012年2月29日(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11年4月份资料(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共调查61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12例(18.30%)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术前30 min预防性用药;101例(90.18%)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 h;共使用9种抗菌药物,其中5种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3例妇科手术患者为二联用药,其余(97.32%)均为单一用药。612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合理,基本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持续改进,确保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范化。

    • 实验研究
    • 2008—2010年某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2013, 12(1):54-5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19) HTML (0) PDF 786.00 Byte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临床近年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自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对其构成及耐药性作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7 0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961株(56.52%),革兰阳性菌1 582株(22.57%),真菌1 465株(20.91%);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 015株,15.00%)、铜绿假单胞菌(906株,12.93%)、大肠埃希菌(874株,12.47%)。2008—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85.07%(678/79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73.17%(150/2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19%(561/874)、46.31%(301/6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68.42%~74.51%)较高,对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95.52%~100.00%)最高,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3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60.31%~85.83%、59.38%~73.23%。结论该院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应加强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医学教育
    • 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常规课堂培训效果

      2013, 12(1):59-6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53) HTML (0) PDF 751.00 Byte (1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实习生进入临床之前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常规课堂培训对其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设计医院感染知识问卷,以客观题为主。将实习生随机单盲分为组A和组B。采用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对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组A(培训之前)和组B(培训之后)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测试。结果组A共纳入83人,组B共纳入80人,两组成员专业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6,P>0.05)。组A对医院感染定义、标准预防概念、锐器伤之后的处置程序等知识掌握较差,知晓率为5.66%~43.33%;组B临床医学实习生上述3项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86.84%、36.84%、60.53%,检验、影像、麻醉及其他专业实习生上述3项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90.49%、33.33%、50.00%,均显著高于组A(均P<0.05)。结论医院感染定义、标准预防概念、锐器伤之后的处置程序等医院感染知识是实习生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培训中应强化医院感染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更多授课方式针对各专业进行教学。

    • 经验交流
    • 全方位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2013, 12(1):62-6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33) HTML (0) PDF 761.00 Byte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全方位综合干预措施,对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0年9月对某院进行两次手卫生问卷调查。根据第1次调查结果,针对性采取全方位综合干预措施,对比分析采取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后(第2次调查)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经过全方位综合干预后,医务人员参加手卫生知识培训率,由2009年的78.87%提高至2010年的94.83%(χ2=41.65,P<0.01);2010年医务人员工作一天洗手4~9次及遵循六步洗手法者所占比率分别为93.30%、76.80%,显著高于2009年的43.36%、44.35%(χ2分别为272.21、80.31,均P<0.01)。2010年手卫生专项检查分数和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79±3.56)分、95.29%,较2009年的(92.49±4.72)分和69.57%显著提高(分别t=6.65,χ2=16.67;均P<0.01)。结论全方位强化手卫生措施使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执行率均明显提高。

    • 重症监护室常用医疗器具使用中病原菌携带情况

      2013, 12(1):64-6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43) HTML (0) PDF 694.00 Byte (2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日常使用的医疗器具病原菌携带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ICU患者使用中的医疗器具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并鉴定细菌。结果选择使用中医疗器具11种,共采集标本300份,其中217份阳性,阳性率为72.33%。使用48 h病原菌检出率,以留置导尿管最高,为89.47%;其次为氧气湿化瓶,达89.29%。部分使用中的医疗器具分离出复数菌株。共分离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4株(76.03%),革兰阳性菌41株(16.94%),假丝酵母菌7株(2.89%),毛霉菌10株(4.13%)。结论该院ICU使用中的医疗器具病原菌携带较严重。应加强清洁消毒和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强化无菌观念及手卫生,定期、及时地对空气、环境消毒,防止其与医疗器具交叉污染,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3, 12(1):66-6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03) HTML (0) PDF 741.00 Byte (1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该ICU 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确诊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6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84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08株(58.70%),革兰阳性(G+)菌60株(32.61%),真菌16株(8.70%)。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致病菌。主要G-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5%以上,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达47.92%~75.00% ;主要G+菌普遍对青霉素耐药,且耐药率达68.75%~97.22%,但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主要真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达50%以上。结论该基层医院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耐药性较严重,提示应加强监测;患者进入ICU后,经验性治疗尽量控制在72 h内,之后根据微生物培养和药敏结果,给予患者更有效的治疗。

    • 276例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13, 12(1):68-6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41) HTML (0) PDF 693.00 Byte (1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1年3月份3天泌尿外科门诊患者276例,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76例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51%(236/276),其中静脉输液给药226例,占95.76%。联合用药占87.29%,其中二联用药194例,三联用药12例;二联用药以奥硝唑+甲磺酸帕珠沙星(55.15%)和奥硝唑+左氧氟沙星(21.65%)为主。奥硝唑和甲磺酸帕珠沙星应用频率最高,分别占43.17%和25.99%。泌尿外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构成比居前2位的疾病为前列腺炎(48.31%)和术后包皮畸形(22.03%);其次为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术后、包茎、早泄、龟头软疣非细菌感染疾病用药,合计40例,占16.95%;尿道炎、龟头炎及泌尿系感染用药占12.71%。结论该院泌尿外科门诊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需强化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

      2013, 12(1):70-7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73) HTML (0) PDF 701.00 Byte (1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不同科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7月,对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急诊科、外科、内科、手术室、供应室工作满4年的340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97.65%。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38.25%(127/332),其中医生为30.00%(30/100),护士为41.81%(97/232),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医生(χ2=4.13,P<0.05)。不同科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1),其中急诊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73.08%)。结论医务人员发生锐器刺伤的概率较高,应强化职业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伤害,实现暴露后零感染目标。

    • 后勤保障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管理对策

      2013, 12(1):72-7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11) HTML (0) PDF 680.00 Byte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规范后勤管理,使后勤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培训、严格区域划分,规范后勤工作流程及制度。结果通过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监督检查,使后勤各项工作均能按标准执行,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规范后勤工作流程,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切实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开展手卫生在职教育 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2013, 12(1):74-7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03) HTML (0) PDF 731.00 Byte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开展手卫生在职教育活动,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方法对某院2011年12月在岗的工作人员开展以“预防院感,从手开始”为主题的在职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包括现场承诺签名,门诊、住院大厅设置宣传画展板,院内局域网上传学习手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洗手明星理论与操作竞赛。结果此次在职教育活动参加总人数达622人,包括医生、护士、药剂、检验、行政后勤人员等。评选出五星、四星、三星洗手明星科室(分别为1、2、3个)和个人(分别为5、10、15人),其中洗手为五星的明星科室是耳鼻咽喉科,5位五星的明星个人分别来自妇产科、烧伤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骨科、功能科室。结论通过开展手卫生在职教育活动,使全院各级各类人员正确理解了手卫生规范要求,改变了错误的手卫生观念,营造出良好的手卫生氛围,使手卫生受到全员重视。

    • 病例报告
    • 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粟粒型肺结核1例

      2013, 12(1):76-7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89) HTML (0) PDF 769.00 Byte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我国结核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均较多,疗效欠佳。结核病感染耐药率高达46%,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情重,来势凶猛,难以救治,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感染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经治疗无效死亡的病例,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 综述
    • 手术器械清洁方法国内研究进展

      2013, 12(1):78-8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90) HTML (0) PDF 745.00 Byte (1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医疗器械使用后,应进行彻底地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和体液等有机物,这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器械清洁方法正确与否,清洗质量合格与否,清洗后的维护和保养及如何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的水平,对保证灭菌效果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1]。在所有环节中,器械清洗是基础和前提,如果清洁不彻底,医疗器械上残留的有机物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接触或延迟其作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因此,器械清洗质量是否合格尤为重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