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巨噬细胞Dll1和MHCⅠ表达研究

      2014, 13(8):449-45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1

      摘要 (628) HTML (0) PDF 896.00 Byte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小鼠肺巨噬细胞Dll1及MHCⅠ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关系,为制备有效的新型抗流感病毒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异型免疫组(用rLH5株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同型免疫组(用A/H1N1流感病毒免疫)和未免疫感染组(用PBS代替疫苗),不同疫苗免疫小鼠后均感染A/H1N1型流感病毒,比较3组小鼠肺巨噬细胞NotchDll1及MHCⅠ表达情况,并研究干扰素(IFN)γ、T细胞水平变化。结果异型免疫组感染4 d和7 d后,肺巨噬细胞NotchDll1[分别为(0.01460±0.00125)和(0.01750±0.00196)] 及MHCⅠ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0.03050±0.0029)和(0.0495±0.0024)]显著高于感染前[分别为(0.00045±0.00004)和(0.0120±0.0018)],未免疫感染组感染4 d和7 d后NotchDll1[分别为(0.01010±0.00107)和(0.01320±0.00143)]和MHCⅠ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219±0.0024)和(0.0248±0.0022)]均高于感染前[分别为(0.00032±0.00007)和(0.0090±0.0013)];异型免疫组感染4 d和7 d,后NotchDll1和MHCⅠ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同型免疫组[感染4 d和7 d后,NotchDll1分别为(0.00089±0.00018)和(0.00143±0.00096),MHCⅠ mRNA分别为(0.0038±0.0008)和(0.0008±0.0002)及未免疫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后第7天,异型免疫组IFNγ、CD8+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为(3.31±0.34)%,高于同型免疫组和未免疫感染组[分别为(0.38±0.06)%和(1.58±0.27)%];感染后第5 天,异型免疫组流感病毒量为[(6.26×105)±(3.7×105)]copies/μL,低于未免疫感染组[(6.85×107)±(2×107)]copies/μL,而高于同型免疫组(400±250)copies/μL (均P<0.05)。结论小鼠肺巨噬细胞Dll1及MHCⅠ的表达可能在以CTL为主流感病毒异型交叉保护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一起MRSA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2014, 13(8):454-45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2

      摘要 (554) HTML (0) PDF 896.00 Byte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为防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及流行制定有效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4日—3月29日某院肿瘤内科因气管狭窄而收入院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12例MRSA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检测16S rRNA、femA、mecA和Spa基因,前三者进行菌株鉴定,后者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12例MRSA感染患者均为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其中5例为此次住院发生的医院感染,7例可排除此次住院发生的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及环境卫生学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12株MRSA的 Spa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均为t030 型,为亚洲医院主要流行株;分离自护士鼻腔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Spa基因型为t1425 型。结论此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支持医护间传播,12株MRSA基因型相同,但基因分型结果不能作为此次感染同源的依据;同时,医院应主动对MRSA感染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尽早实施接触隔离,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2012年综合ICU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监测报告

      2014, 13(8):458-46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3

      摘要 (693) HTML (0) PDF 711.00 Byte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常见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对2012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综合ICU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 313所医院中,621所(47.30%)有综合ICU;共监测患者5 887例,发生医院感染1 634例、1 96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分别为27.76%、33.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70.39%)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12.79%)、血液(2.86%)。泌尿道插管、动静脉置管及呼吸机使用率分别达53.52%(3 151例)、37.05%(2 181例)、35.62%(2 097例),其相关泌尿道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67%、20.41%、0.60%,分别占泌尿道、肺炎、血流现患医院感染的58.57%、30.99%、23.21%,三者合计占医院感染现患率29.97%(588/1 962)。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1 795株,居前3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0.78%)、鲍曼不动杆菌(17.99%)和肺炎克雷伯菌(11.6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58%(4 214例),病原学送检率达75.27%(2 553/3 392)。结论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各种侵入性操作(泌尿道插管率、动静脉置管率和呼吸机使用率)高,30%的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非发酵菌感染严重,病原学送检率尚可。

    •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4, 13(8):463-46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4

      摘要 (578) HTML (0) PDF 696.00 Byte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93例,44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9.26%,例次感染率10.50%;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2.02%)和例次感染率(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1.06、629.30,P<0.001)。感染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56.50%)为主,其次是呼吸系统(27.36%)。采用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院外感染、原发疾病、手术时间、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及天数、手术次数、各侵入性操作以及胃管鼻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老年患者、患颅脑先天性疾病、入住ICU时间>7 d、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 d、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以及使用有创呼吸机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医院感染的监测,同时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4, 13(8):467-47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5

      摘要 (542) HTML (0) PDF 703.00 Byte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的现状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8月21日该院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病原学送检率进行调查。 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2 238例,发生医院感染104例,12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5%,例次现患率为5.63%。医院感染部位居前4位的是下呼吸道(28.57%)、上呼吸道(18.25%)、泌尿道(7.94%)和胃肠道(4.76%);标本送检率为91.35%(95/104),标本来源以痰液(26.32%)居首位,其次为血液(25.26%)、尿液(10.53%)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58%,其中治疗、预防+治疗、预防用药分别占36.55%、45.09%和18.36%;抗菌药物单一、二联和三联用药率分别为75.82%、20.91%、3.27%。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岁或>60岁)、各种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动静脉置管和血液透析)、抗肿瘤化学治疗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高危科室,为后期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有力的依据。

    •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4, 13(8):472-47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6

      摘要 (698) HTML (0) PDF 726.00 Byte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CVC)且时间>48 h的住院患者1 677例,分为CRBSI组和非CRBSI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CVC使用率为 92.88%(21 041 d);发生CRBSI 86例,CRBSI发生率为5.13%,千导管日CRBSI发生率为4.02/1 000,CRBSI组患者病死率为58.14%(50/86),显著高于非CRBSI组的36.83%(586/1 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时间>5 d、CVC时间>5 d、CVC次数>1次是CRBSI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了解ICU住院患者CRBSI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可为进一步开展目标性监测,实现CRBSI“零宽容”的奋斗目标提供参考。

    • 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2014, 13(8):475-47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7

      摘要 (553) HTML (0) PDF 782.00 Byte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及相关导管感染发生情况,以便加强管理。 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确定监测方案,设计ICU医院感染个案监测内容和日志登记表,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对综合ICU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调查86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 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49%;患者日感染率为21.49‰,调整日感染率为7.2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日感染率分别为23.91‰、3.46‰、6.12‰。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67.69%)为主。分离病原菌6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3株,占81.54%),多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率高,各类相关导管的使用是造成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重要的因素。ICU目标性监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有利于针对性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肾移植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经济损失

      2014, 13(8):479-48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8

      摘要 (572) HTML (0) PDF 686.00 Byte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肾移植手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损失。方法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08—2012年所有进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将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45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26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383例,其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5%(45例)。感染组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79 291.82元,对照组为72 185.14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住院费用增加最多的是西药费(增加5 429.82元),其西药费(39 123.17元)和检查费(702.52元)与对照组(分别为33 693.35元和 593.73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8.38 d,对照组为21.4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会加重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应采取措施防止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

    • 血清降钙素原在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2014, 13(8):482-48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09

      摘要 (639) HTML (0) PDF 789.00 Byte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肺结核(PTB)合并肺部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某院2013年8—12月收治的确诊活动性PT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PTB患者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分为合并细菌感染组(n=104)和合并真菌感染组(n=37),同期该院确诊的活动性PTB未合并感染者作为对照组(n=95),比较3组患者血清PCT浓度,并进行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结果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组患者PCT中位浓度分别是0.44 ng/mL和0.30 ng/mL,均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组的0.1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49、3.51,均P<0.001)。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组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4~0.93)和0.69(0.61~0.77);临界值分别为0.31 ng/mL、0.27 ng/mL;灵敏度分别为79.81%(70.57%~86.80%)、59.46%(42.19%~74.80%);特异度分别为83.16%(73.79%~89.78%)、73.68%(63.48%~81.95%)。结论血清PCT对早期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有一定价值,并且能为临床合理、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 2009—2013年儿童医院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

      2014, 13(8):486-48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0

      摘要 (532) HTML (0) PDF 703.00 Byte (1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变迁,为儿科血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某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按时间分成2009—2011年组和2012—2013年组,对病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48 455例患儿血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2 730株,阳性率5.63%。2009—2013年患儿血培养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15.30,P<0.01)。2 73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2 194株(80.37%),革兰阴性(G-)菌510株(18.68%),真菌26株(0.95%)。两组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334,P<0.001)。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对主要G+球菌始终保持高敏感性(敏感率达100%),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四环素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均有下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主要G-杆菌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97.50%),左氧氟沙星对于肺炎克雷伯菌保持较高敏感性(敏感率达100%);头孢菌素中,除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菌敏感外,其他均保持较高的耐药率。结论2009—2013年儿童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发生明显变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

    • 护理人员采血环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

      2014, 13(8):490-49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1

      摘要 (540) HTML (0) PDF 686.00 Byte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采血过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具体环节,以及源患者感染状况,为制定职业暴露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8月—2013年9月护士采血环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89例次,包括静脉采血75例次,动脉采血14例次。采血操作环节职业暴露居前3位的是拔针后管塞穿刺针回弹(25例次,28.09%)、操作结束集中二次清理垃圾(18例次,20.22%)、血液体液皮肤黏膜接触(13例次,14.61%)。经检测,源患者确定感染43例次(48.31%),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梅毒螺旋体(TP)、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血液接触感染病原体中的一项或多项;源患者未感染46例次(51.69%)。经科学处理,发生采血环节职业暴露的护士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开发安全型采血针,锐器使用后第一时间放入锐器盒,采血操作戴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及实施标准预防和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是降低临床护理人员采血环节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重要策略。

    • 经验交流
    • 肿瘤科PICC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

      2014, 13(8):493-49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2

      摘要 (592) HTML (0) PDF 673.00 Byte (1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的影响。方法对某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入住肿瘤科的164例PICC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作为观察组),以2011年7月—2012年6月入住肿瘤科的122例PIC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及CRBSI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评估资料完整率为98.17%(161/1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7%(100/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P<0.001)。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5例,医院感染率3.05%;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0例,医院感染率8.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为0.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χ2=3.371,P<0.05)。结论对肿瘤科PICC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患者CRBSI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的安全。

    • 2 51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2014, 13(8):495-49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3

      摘要 (578) HTML (0) PDF 634.00 Byte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目标监测方案及完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结果实查住院患者2 511例,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1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89%,例次现患率为8.72%。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45.00%,9/2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6.58%,102/219)居首位。共检出病原菌269株,其中细菌226株(84.0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43株(15.99%)。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38%(788/2 511),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54.69%(373/682)。结论通过此次调查,了解了该院医院感染的真实情况,为目标监测的开展和干预措施的完善提供了可靠依据。

    • 2010—2012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2014, 13(8):497-49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4

      摘要 (543) HTML (0) PDF 707.00 Byte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回顾性分析。 结果3年实查住院患者174 966例,发生医院感染3 025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73%。其中2010年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15%(1 204例次),2011年为1.63%(971例次),2012年为1.43%(850例次),2010—2012年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14.12%),其次为肝病科(5.44%)、神经外科(4.43%)等;感染部位按感染率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下呼吸道(39.97%)、上呼吸道(28.99%)、胃肠道(9.12%)、泌尿道(5.29%)等。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0.2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66%)、肺炎克雷伯菌(12.38%)等。 结论应针对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高发部位及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尤其要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务人员的持续培训,增强无菌操作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 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2014, 13(8):500-50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5

      摘要 (553) HTML (0) PDF 631.00 Byte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监控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在架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2012年8月20日0∶00—24∶00间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290例住院患者,发现医院感染病例10例,10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现患率均为3.45%;社区感染109例,112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为37.59%,例次现患率为38.62%。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52%(190/29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者病原送检率为28.32%(32/113);分离病原菌14株,阳性检出率43.75%(14/32)。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占40.00%),其次为浅表手术切口(占30.00%)。结论该院应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监督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 某康复医院手卫生管理效果评价

      2014, 13(8):502-50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6

      摘要 (1299) HTML (0) PDF 670.00 Byte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采取手卫生管理策略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对某院临床科室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和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比较2012年4月和2013年4月(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2013年4月,抗菌洗手液和干手物品配备合格率分别为88.89%、66.67%,明显高于2012年4月的18.18%和0;医护人员洗手方法合格率(96.43%)和手卫生依从率(81.15%)亦显著高于2012年4月(分别为63.64%、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和接触患者物品后手卫生依从性均显著高于2012年4月(均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保障医疗安全。

    • 免疫调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中的应用

      2014, 13(8):504-50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7

      摘要 (600) HTML (0) PDF 680.00 Byte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感染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V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探寻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任重道远。众多研究表明,免疫调理在治

    • 标准.规范.指南
    • 医疗机构内疑似和确诊丝状病毒出血热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

      2014, 13(8):507-50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8

      摘要 (961) HTML (0) PDF 702.00 Byte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埃博拉出血热更新了2008年版《医疗机构内疑似和确诊丝状病毒出血热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该指南适用于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等丝状病毒出血热病例,特别关注了防控措施执行的说明,现摘译如下。

    • 美国医院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毒出血热住院患者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意见

      2014, 13(8):510-51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9

      摘要 (1128) HTML (0) PDF 674.00 Byte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4年8月1日,美国CDC发布了关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EHF)的预防与控制指导意见(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known or suspected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in U.S. hospitals)(http://www.cdc.gov/vhf/ebola/hcp/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recommendations.html)。为有效控制该类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现将该指导意见摘译如下,供有关人员参考。参考时请注意,本指南中的措施仅限对EHF,如合并有其他情况或疾病(例如肺结核、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的EHF患者,有必要采取其他额外的防控措施。因指导意见的采用资料是2014年7月30日前的,故这些建议将在疾病被不断认识过程中被重新评估,并进行更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