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洪华 , ,杨永长,肖代雯,姜伟,周薇,喻华,传良敏,刘华,黄文芳
•2015, 14(11):721-72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1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血培养报阳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某院临床血培养报阳的CNS 126株,采用96孔聚苯乙烯培养板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细菌耐药基因mecA,并分析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126株CNS中,87株(占69.04%)生物被膜阳性,105株(83.33%)携带mecA基因。CNS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80%,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利福平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SCNS)(均P<0.05)。对苯唑西林敏感的CNS中,有2株mecA检测阳性。结论临床血液来源的CNS具有较高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绝大部分为MRCNS,且表现为多重耐药;存在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不一致的菌株。
•2015, 14(11):726-72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lit2蛋白水平,以及其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预后的关系。 方法将某院感染病科2014年2—7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慢性肝炎组)患者、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纳入研究,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再细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比较血清中Slit2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7例(其中慢性肝炎组93例、慢性重型肝炎组64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Slit2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6,P=0.004),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Slit2蛋白分别为(4.90±1.07)ng/mL、(3.09±1.00) 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10±0.60)ng/mL](均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慢性重型肝炎未恢复组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为(1.88±0.67) ng/mL,低于慢性重型肝炎恢复组[(2.96±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3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与PTA呈正相关(r=0.33,P<0.05);与TBIL水平、ALT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32,均P<0.05)。结论血清Slit2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低水平Slit2预示着预后不佳。
•2015, 14(11):730-73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3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止血带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以及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切口感染的作用,为临床中合理使用止血带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小鼠,A组:止血带+切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B组:缺血预处理+切口MRSA感染;C组:切口MRSA感染;D组:空白对照。比较各组小鼠生存率、体温、血常规及股骨内侧切口周围软组织变化。结果观察期内A组小鼠生存率为68%,B、C、D组小鼠生存率均为100%。生存分析结果表明,A组小鼠生存率低于B、C、D组小鼠(P<0.05)。A、B、C组小鼠各个时间点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小鼠体温曲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基础体温外,其余时间点4组小鼠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天、第7天4组小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 天4组小鼠血常规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但A组小鼠血常规各指标均相对于B、C、D组仍偏高。A组小鼠切片上皮组织均未愈合,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最重;B组小鼠切片中,10只上皮组织愈合,部分切片可见炎症反应;C组小鼠中,4只上皮组织愈合,大部分切片可见炎症反应。结论小鼠下肢应用止血带可加重切口感染程度,延缓切口愈合,延长机体恢复正常的时间,甚至导致死亡。制造切口模型前进行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切口感染程度,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 陈婷 , ,陆勤,徐文君,杨力,曹笑梅,钟天鹰
•2015, 14(11):735-73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4
摘要:
目的分析某三级妇幼保健院血培养报阳时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BSI)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各科送检血培养标本共 1 973 份,阳性标本 219 份,阳性率为11.10%。血培养阳性患者中儿科标本居多,为199例。其中革兰阴性(G-)菌98株(44.34%),革兰阳性(G+)菌111株(50.23%),真菌12株(5.4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53株,23.98%),其次是大肠埃希菌(39株,17.65%)、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10.41%)、肺炎克雷伯菌(15株,6.79%)、铜绿假单胞菌(13株,5.88%),血培养分离上述菌株平均报阳时间为1~2 d。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53.85%和53.33%,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较好(76.92%~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分别占39.13%、64.15%,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14.29%,对两性霉素 B表现为敏感。结论该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以G+菌居多,临床医生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周秀岚,赵建平
•2015, 14(11):740-74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5
摘要:
目的了解痰中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检出情况、耐药性及病区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某院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比较IRAB和非IRAB的病区分布、耐药性,以及IRAB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痰中共检出AB 711株,其中IRAB 442株,非IRAB 269株。AB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9.10%)和神经内科(25.18%);ICU检出IRAB 254株(占57.47%),多于非IRAB(24株,占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0,P<0.05);IRAB的检出率:ICU(91.37%)高于非ICU(4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29,P<0.05)。2009—2013年IRAB的检出率持续升高(分别为25.30%、36.36%、74.68%、65.56%和90.07%)。IRAB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7.25%),非IRAB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7.31%、8.24%);除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外,IRAB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R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痰中IRAB检出率和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做到早培养、早治疗、早隔离,减少医院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2015, 14(11):743-74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6
摘要: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回吸量,探讨影响DUWLs回吸的因素。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5—11月天津市口腔综合治疗台(DCU)进行抽样,应用自行研制的回吸检测器对DUWLs回吸量进行检测,同时调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天津市10个区(县)30所医疗机构中58台DCU,平均DUWLs回吸量为(103.60±117.85 )mm3,DUWLs回吸量合格率为48.28 %(28/58);DCU已使用时间与DUWLs回吸量呈正相关(r=0.52,P<0.001)。不同医疗机构所属区县、医疗机构级别与类别、DCU品牌、DCU供水方式的DUWLs回吸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UWLs回吸量检测合格率低,应加强DCU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尤其是使用时间长的DCU,应防止因防回吸阀门失效导致的DUWLs出水污染。
•2015, 14(11):746-74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7
摘要:
目的了解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主动监测某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普通外科40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401例手术患者,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感染切口、胃肠道手术以及ASA评分Ⅳ级是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OR 95%CI:5.02(1.38~30.25)] 、急诊手术[OR 95%CI:4.37(1.96~28.55)]、感染切口[OR 95%CI:7.27(2.54~25.05)]、胃肠道手术[OR 95%CI:8.13(1.38~18.33)]是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需采取多种防控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2015, 14(11):749-75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8
摘要:
目的分析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人锐器伤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10—1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16所医院CSSD的95名工人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89名(93.68%)工人自进入CSSD工作后发生了锐器伤,其中46名(48.42%)发生1~5次,22名(23.16%) 发生6~10次,11名(11.58%)发生10次以上。81名(85.26%)工人在调查前1年内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52名(54.73%)工人被患者污染的针头或锐器所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高是锐器伤发生的保护因素(OR 90%CI: 0.05~0.87),睡眠情况差(OR 90%CI: 1.03~17.94)、接触锐器频率高(OR 90%CI: 1.11~12.15)、其他医务人员(手术室的医生、护士)对物品的归位不合理(OR 90%CI: 1.23~16.98)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SSD工人锐器伤发生率高,与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个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防范意识。
• 戈伟,张霄霄,汪定成,邵海连,李颖,杨铭,程芝,苏博,范明乐,范珊红
•2015, 14(11):753-75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09
摘要: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某院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7月该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188株肠球菌属细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8株肠球菌属细菌其中屎肠球菌119株、粪肠球菌60株、鸟肠球菌9株,主要分布在尿和血标本,分别占34.57%和 19.15%。未检出对达托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68%,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70%;除四环素外,粪肠球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6.67%,13.33%。结论达托霉素对该院肠球菌属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 张玉,李正康,李六亿,贾会学,陆群,文建国,杨怀,刘运喜,李卫光,吴安华,杨芸,
•2015, 14(11):757-76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0
摘要:
目的了解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情况和集束化干预措施的依从性,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对SSI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29所医院开展的3类手术(大肠手术、腹式子宫切除手术、股骨颈修复手术)作为目标监测对象,其中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为基线调查期;2014年4—9月为项目干预期。结果共监测6 166例次手术,SSI 发病率为1.64%,其中大肠手术、腹式子宫切除术和股骨颈修复手术 SSI 发病率分别为4.47%、1.03%和0.21%,3类手术P75时间分别为3、2和2 h。干预措施依从性:干预期多数措施依从性较基线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大肠手术“手术部位含氯己定消毒剂消毒”选项(依从性提高了29.09%),其次为股骨颈修复手术的“术前沐浴”(提高26.24%),大肠手术的“术前沐浴”(提高22.95%)和“手术当日备皮”(提高20.75%)。3类手术 SSI 发病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手术类型 SSI 发病率不同,干预期部分集束化措施依从性较基线期显著提高,但其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5, 14(11):761-76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1
摘要:
目的了解腹腔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腹腔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腹腔感染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将数据输入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 946份腹腔感染标本分离非重复病原菌810株,培养阳性率5.08%;革兰阴性杆菌485株(59.88%),革兰阳性菌275株(33.95%),真菌50株(6.17%);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4.20%)、屎肠球菌(15.06%)、鲍曼不动杆菌(8.89%)、肺炎克雷伯菌(7.66%)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9.18%和32.79%,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高度敏感,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占4.08%~6.6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52.11%(37/7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占53.57%(15/2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占71.43%(40/56),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 占8.26%。结论该院腹腔感染病原菌主要是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屎肠球菌是最常见革兰阳性致病菌,细菌耐药形势严峻。
•2015, 14(11):766-76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2
摘要:
目的了解骨科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和SSI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院2014年4月1日—9月30日实施骨科清洁手术的患者进行SSI监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监测患者665例,发生SSI 14例,SSI发病率为2.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类型、皮肤准备方法、ASA评分和手术时间均是骨科清洁切口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备皮法、ASA评分Ⅱ级及以上、手术时间≥90 min是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及OR95%CI分别为3.96(1.07-14.70)、6.45(1.97-21.11)、4.08(1.35-12.30)]。结论改良备皮法、ASA评分I级及手术持续时间越短可减少骨科清洁切口SSI的发生,临床在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前提下,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助于降低骨科清洁切口SSI发病率。
•2015, 14(11):769-77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3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防控儿童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2014年每年某一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并对3年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各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52%、5.59%、5.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60);3年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5.98%,各科室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83,P<0.001),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4位的科室为血液内科(27.49%)、心胸外科(21.1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16.43%)、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12.76%);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8.44%)、上呼吸道(22.63%)、胃肠道(6.58%);在检出的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中,排在首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28.32%),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各9株,各占7.96%),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6.19%)。结论重点加强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防控干预对降低儿童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5, 14(11):772-77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4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感染患者标本来源、临床特点及菌株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入住某院ICU发生BC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BC 267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80.15%,214株),血(14.23%,38株),尿(3.37%,9株)。2011—2014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BC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因具有天然耐药性,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呋辛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12%,3.00%;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呈升高趋势(χ2=5.885, P=0.015)。结论 ICU检出BC逐年增多,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与目标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低细菌耐药压力。
• 王晓艳 , 李宝珍 , 平宝华 , 关仙花 , 禄韶英 , 姬良 , 李倩
•2015, 14(11):776-77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5
摘要: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手卫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岗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近1个月手卫生实施情况及手卫生知识认知状况等。结果调查750名医务人员,共回收有效问卷652份。医务人员每天进行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次数以10~19次居多,分别占46.62%和47.85%;每次洗手时间≥30 s者占30.52%,洗手后采用纸巾擦拭干手者占60.58%,日常工作中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者占57.21%。临床10种需实施手卫生的认知状况调查总体正确率为68.68%。医务人员主观认为的影响手卫生实施的因素有:洗手液、手消毒剂刺激皮肤(63.34%);工作环境中洗手池数量太少(41.10%);洗手液、手消毒剂、干手纸费用太高(38.96%)等。结论除加强手卫生宣教外,配置合理的手卫生设施和提高手卫生的规范性是综合医院进一步加强手卫生的重点。
•2015, 14(11):780-78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6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监测资料。结果共监测3 362名在院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56例,职业暴露率为1.67%。最常见的职业暴露部位为左手大拇指(15例,占26.79 %),职业暴露环节以手术中最高(29例,占51.79%),手术和诊疗操作过程中共发生职业暴露40例(71.43%),均属于锐器伤。暴露源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者46例,占82.14%。发生职业暴露者以外科学研究生居多(37名,占66.07%),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暴露率(2.31%)高于博士研究生(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5,P<0.001)。经及时处理及预防用药,发生职业暴露的研究生无1人感染。结论加强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防护;暴露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减少医学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2015, 14(11):783-78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7
摘要: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评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ICU 37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直接与间接法对其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手卫生监测第一阶段中,基线调查期手卫生依从率(46.96%)和干预后观察期(63.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4,P=0.007);手卫生监测第二阶段中ICU手卫生依从率从57.85%上升至88.58%。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725,P<0.001),与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83、-0.990, 均P<0.001),使用含乙醇免洗手消毒剂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391, P<0.001)。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和干预需要长期连续性进行,直接观察法与间接手卫生产品消耗评估法相结合,可以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干预。
•2015, 14(11):786-78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8
摘要:
目的比较某院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年10月31日、2013年6月6日、2014年6月13日对某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填写统一的现患率调查表。 结果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4%,例次现患率为2.97%。各年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分别为4.12%、2.50%、2.37%,3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3,P=0.041)。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道(占57.95%)、皮肤软组织(占19.32%)、泌尿道(占11.36%);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84株,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55株,占65.48%)。2012—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0.23%、29.57%、32.64%;用药目的以治疗为主(590例,占64.69%),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58.92%。结论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督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2015, 14(11):789-79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11.019
摘要:
凡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稀便≥3次/24 h),加上粪便中检测出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及其毒素,或结肠镜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假膜性结肠炎均可确诊为CD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1]。CD是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10%~30%。近年来,毒力更强的BI/NAPI/027型CD菌株的出现使CDI发病率增加,且疾病程度更加严重[2]。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