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

      2017, 16(2):99-10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1

      摘要 (261) HTML (0) PDF 1.17 K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3—8月ICU患者各类感染标本分离的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CR方法扩增7个管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获得菌株ST分型,对ST分型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以扩增出7个管家基因的特异性产物;共分为10个ST基因型,其中2个基因型为新发现的ST型(STn1和STn2),1个为国内新发现的ST型(ST675)。ST239是ICU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ST型别,占74.20%,分布于6个ICU,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ST5,分布于3个ICU。62株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7个主要分支,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5株,占88.71%。结论医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且少数型别表现出集中分布趋势。

    • 徐州地区116株MRSA耐药性分析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17, 16(2):104-10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2

      摘要 (155) HTML (0) PDF 914.00 Byte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现状和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地区2012—2015年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初筛MRSA菌株,扩增mecA基因进行确认,KB法检测MRSA对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测定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多重PCR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分型。结果2012—2015年210株SA共检出MRSA 116株,其中mecA基因阳性114株,MRSA总检出率为55.24%。MRSA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对氯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5.52%、1.72%,MRSA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80%;MRSA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红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四环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012—2015年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均为1.0 μg/mL,MIC90均为1.5 μg/mL,2015年发现1株MRSA的万古霉素MIC为2.0 μg/mL。116株MRSA分型结果显示,SCCmecII型11株(9.48%),SCCmec III型85株(73.28%),SCCmec IV型4株(IVa和IVb型各2株,均为1.72%),未分型MRSA 16株(13.79%),未检出SCCmec I和V型。结论MRSA呈严重的多重耐药,对万古霉素MIC无漂移,临床MRSA分离株以SCCmec III型为主,临床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控制MRSA感染。

    • 江西地区鲍曼不动杆菌NDM-1及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研究

      2017, 16(2):109-11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3

      摘要 (135) HTML (0) PDF 1.15 K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NDM1及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江西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CRAB共64株,采用KB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筛查CRAB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的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对产NDM1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接合试验。结果CRAB 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5.31%、98.44%、90.63%、54.69%。CRAB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6.56%,EDTA协同试验阳性率为96.88%。PCR扩增结果显示, 87.50%(56株)的CRAB携带OXA23、VIM1基因,18.75%(12株)携带SIM基因,3.13%(2株)携带OXA24基因,26.56%(17株)携带NDM1基因。携带NDM1基因的CRAB均来自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中64.70%(11/17)表现为泛耐药。接合试验结果显示,携带NDM1基因的菌株可将NDM1基因传递给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使其获得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结论该地区临床分离的CRAB耐药率高,碳青霉烯酶基因以OXA23、VIM1基因型为主,检出NDM1基因阳性CRAB,NDM1基因可能存在医院内的克隆传播,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NDM1基因阳性CRAB的传播。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2017, 16(2):115-12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4

      摘要 (231) HTML (0) PDF 983.00 Byte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MDRAB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资料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英文8篇,中文13篇,分析35个危险因素,其中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①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因素:检出前使用抗菌药物(OR=12.87,95%CI=5.14~32.21)、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MD=6.99,95%CI=2.21~11.78)、抗菌药物种类(MD=1.07,95%CI=0.60~1.54)、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4.16,95%CI=2.63~6.57)、使用碳青霉烯酶类药物(OR=3.95,95%CI=2.54~6.13)和第三代以上头孢菌素类(OR=2.48,95%CI=1.90~3.24);②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机械通气(OR=4.30,95%CI=3.03~6.10)、气管插管/切开(OR=4.17,95%CI=2.41~7.22)、留置导尿管(OR=2.35,95%CI=1.42~3.88)、深静脉穿刺(OR=2.18,95%CI=1.14~4.16)、留置引流管(OR=2.06,95%CI=1.19~3.58);③重症监护病房(ICU)相关因素:入住ICU(OR=5.60,95%CI=2.73~11.48)、住ICU的时间(MD=4.21,95%CI=0.72~7.71);④其他因素:心脏病(OR=0.71,95%CI=0.55~0.93)、肿瘤(OR=0.67,95%CI=0.48~0.95)、胰腺炎(OR=2.04,95%CI=1.11~3.76)、混合感染(OR=2.57,95%CI=1.78~3.71)、住院时间(MD=5.92,95%CI=3.61~8.23)、APACHE II评分(MD=4.56,95%CI=1.94~7.18)、使用糖皮质激素(OR=2.18,95%CI=1.21~3.90)。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ICU相关因素是MDRAB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策略,预防和减少MDRAB感染。

    •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其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分布特点

      2017, 16(2):121-12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5

      摘要 (182) HTML (0) PDF 831.00 Byte (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2015年度西京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12月西京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统计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结果2015年共检出病原菌4 166株,肠杆菌科细菌1 554株,分离率为37.30%,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产气肠杆菌位列肠杆菌科细菌的前5位。787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581株,产酶率为73.82%;3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菌株182株,产酶率为49.5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3.14%、78.48%。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81株,分离率为5.2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1株,阴沟肠杆菌27株,大肠埃希菌13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42株),消化内科(9株),神经内科(8株)。1.02%(8/787) 的大肠埃希菌、3.27% (12/367) 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所占比例较高,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较去年有所上升,尤以肺炎克雷伯菌显著。

    • 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力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影响

      2017, 16(2):126-12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6

      摘要 (232) HTML (0) PDF 827.00 Byte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预防控制措施依从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MDRO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6月某院5个ICU 的所有患者,2014年3月1日—4月30日为基线调查阶段,2014年5月1日—6月30日为干预阶段(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5个ICU MDRO患者接触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医护人员MDRO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对MDRO传播方式、接触隔离措施和转科告知知晓率(分别为100.00%、98.89%、93.33%),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67.22%、61.11%、45.56%);除单间隔离外,其他防控措施(隔离医嘱、床旁隔离、穿隔离衣、挂隔离标志)的依从率(>70%)均高于干预前(<50%)(均P<0.01)。 干预后MDRO的检出率为7.16%(90/1 257),低于干预前9.65%(117/1 212)(χ2=5.00,P=0.03)。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医务人员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减少MDRO的传播。

    •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与耐药表型分布

      2017, 16(2):130-13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7

      摘要 (158) HTML (0) PDF 865.00 Byte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表型及临床分布特征, 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某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KP,分析标本来源分布及病原菌药敏同源性。 结果949株非重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CRKP 75株(7.90%)。2013—2015年CRKP的检出率分别为1.35%、7.77%、17.04%,呈逐年上升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KP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病科和急诊科。CRKP对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稍高,分别为57.33%、48.00%。CRKP社区获得性感染者22例,占29.33%;医院获得性感染者53例,占70.67%。75例CRKP感染患者死亡18例(24.00%)。耐药表型分析有同源性的 CRKP分为5种克隆,主要在ICU、急诊病房和老年病科等科室传播流行。结论CRKP感染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应加强CRKP的监测,采取强化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CRKP的播散和流行。

    • 专人监督执行集束化管理方案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

      2017, 16(2):134-13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8

      摘要 (178) HTML (0) PDF 825.00 Byte (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专人监督执行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7月—2014年6月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2013年7—12月设为对照组(150例),采取集束化管理措施,无专人监管;2014年1—6月(177例)设为专人监督管理组,采取集束化管理措施,专人负责监管,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专人监督管理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41例,有创机械通气日为1 937 d,发生VAP 9例,VAP发病率为4.65‰;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7例,有创机械通气日为1 965 d,发生VAP 21例,VAP发病率为1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8,P=0.042)。专人监督管理组集束化管理方案总依从率、平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停留ICU时间分别为94.92%、(11.11±2.57) d、(15.11±2.88) d,对照组分别为48.67%、(14.67±4.35) d、(19.33±5.81) 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专人监督执行集束化管理方案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应建立符合临床科室实际情况的集束化管理方案。

    • 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7, 16(2):138-14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09

      摘要 (139) HTML (0) PDF 819.00 Byte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综合医院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共164 442例,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112 576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2 048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者以31~、41~岁年龄段为主(39.06%),其次是51~、61~岁年龄段(34.42%)和≥71岁年龄段(15.63%);职业分布主要以无业/待业人员(34.08%)、农民(23.05%)、退休人员(19.19%)为主。全院36个临床科室均有梅毒血清学异常的住院患者,其中主要检出科室为呼吸内科(9.86%)、妇科(7.13%)、心内科(6.88%)等。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56.79%);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阳性(46.14%)、TPPA阳性和RPR阴性(43.31%)为主。隐性梅毒者860例,占41.99%。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患者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集中在31~50岁年龄组,应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落实梅毒防治管理政策,加大梅毒的筛查力度,防止梅毒流行与传播。

    • 新生儿、医务人员及环境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

      2017, 16(2):142-14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0

      摘要 (153) HTML (0) PDF 853.00 Byte (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同源情况,探讨MRSA医院感染途径及防控策略。方法收集2014年10—12月NICU收治新生儿及环境标本中分离的MRSA菌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头孢西丁KB法确认MRSA,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RSA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4年10—12月NICU 检出MRSA 6株,其中3例新生儿(58床、70床、100床)送检标本均检出MRSA,58床护士(鼻拭子及手)和新生儿暖箱均检出MRSA。6株MRSA中 5株具有同源性,药敏结果显示,1~5号菌株对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耐药,6号菌株的药敏谱与1~5号菌株稍有不同,6号对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敏感。PFGE结果显示,1~5号菌株为同一型别,6号菌株为不同型别。结论此次MRSA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尤其是通过医务人员手导致交叉传播,利用PFGE技术早期分析鉴定流行菌株是预防医院感染暴发及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 肺皮疽奴卡菌重症肺炎1例并25例病例文献复习

      2017, 16(2):146-15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1

      摘要 (183) HTML (0) PDF 1.22 K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奴卡菌是革兰染色阳性、弱抗酸性、需氧丝状放线菌,主要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本文通过总结某院成功救治的1例皮疽奴卡菌所致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2006年1月—2016年7月国内外具有完整资料的25例奴卡菌合并重症肺炎的病案报道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肺奴卡菌所致重症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诊疗方案的认识。

    • 手术部位感染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7, 16(2):151-15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2

      摘要 (225) HTML (0) PDF 969.00 Byte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手术部位感染文献特征和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2016年3月发表的手术部位感染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036篇中文期刊文献,其中2000—2005年40篇(占3.86%),2006—2010年189篇(占18.24%),2011年—2016年1季度807篇(占77.90%)。发文量较多的杂志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26篇,占21.81%)、中国感染控制杂志(53篇,占5.12%)、中国消毒学杂志(27篇,占2.61%)。研宄领域主要为危险因素 (277篇,26.74%)、感染率(261篇,25.19%)、抗菌药物使用(208篇,20.08%)、病原菌(153篇,14.77%)等;感染率以普通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较高,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较多,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年龄、体重指数等。结论近几年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文献增长较快,在病因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干预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建议可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经济学、风险管理,行为学方面的研究。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017, 16(2):156-15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3

      摘要 (158) HTML (0) PDF 818.00 Byte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因素,为改善患者QOL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F36量表测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QOL,Morisky量表测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因素。结果3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271例(75.91%)为已婚患者,107例(29.97%)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63例(45.66%)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5 000元,家庭成员中有患乙型肝炎者138例(38.66%),吸烟患者198例(55.46%),喝酒患者150例(42.0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2.15±1.29)分。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受教育水平、患病时间、是否住院、是否饮酒和服药依从性6个方面,其中年龄、饮酒、乙型肝炎患病时间和既往住院史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消极因素,受教育水平和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积极因素。结论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可以帮助患者改善QOL。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

      2017, 16(2):160-16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4

      摘要 (160) HTML (0) PDF 956.00 Byte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水胶体敷料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2017, 16(2):166-16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5

      摘要 (147) HTML (0) PDF 841.00 Byte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某院接受PICC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和对照组(给予湿热敷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0%(2/50)、22.0%(11/50),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等级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皮肤刺激、活动限制及肢体暴露发生率(分别为0、2.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4.0%、16.0%);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分别为(2.8±1.1)、(35.2±7.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 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集束干预效果

      2017, 16(2):169-17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6

      摘要 (210) HTML (0) PDF 819.00 Byte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以及集束干预措施的防控效果。方法对2012—2014年该院发生MDRO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及集束干预。结果2012—2014年共检出MDRO 1 909株。2012—2014年MDRO检出率分别为30.69%、31.04%、29.40%,床旁干预率分别为81.02%、92.05%、94.23%,临床隔离落实率分别为69.97%、82.98%、93.04%;2012—2014年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床旁干预率、临床隔离落实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2—2014年MDRO居前3位的分别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结论通过多部门联动及强化现场督查等集束干预模式,促使MDRO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规范,临床隔离落实率不断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了MDRO在医院的传播。

    • 血培养报阳时间及病原菌分布

      2017, 16(2):173-17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7

      摘要 (181) HTML (0) PDF 836.00 Byte (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的菌群分布及报阳时间,为实验室病原菌诊断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5—11月某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血标本,记录血培养报阳时间并将所获得病原菌鉴定至菌种。结果从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1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85%,革兰阴性杆菌占57.32%,真菌占10.83%。培养阳性病原菌及其报阳的中位时间分别为:肠杆菌科细菌0.50 d,非发酵菌0.63 d,肠球菌属0.60 d ,链球菌属0.80 d,葡萄球菌属1.01 d,真菌1.44 d。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报阳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非发酵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真菌。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均在4 d内仪器阳性报警,大多数病原菌在 1 d内报阳性。

    • 经验交流
    • 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

      2017, 16(2):176-17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8

      摘要 (184) HTML (0) PDF 757.00 Byte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职业暴露发生的特点,针对薄弱环节制定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140例次职业暴露的类型、原因以及暴露源、处置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暴露者中护士居多,占40.72%;其中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占84.29%。发生暴露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者本人未能执行标准操作流程,暴露源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最多见(41.45%),暴露者能正确处置者占94.29%。结论了解职业暴露特点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有利于制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措施。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分析

      2017, 16(2):179-18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19

      摘要 (208) HTML (0) PDF 801.00 Byte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该传染病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信息,分析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环节、方式等情况。结果4年共发生49例HIV职业暴露,其中护士37例,医生7例,医技人员4例,保洁员1例;职业暴露人员中工龄≤5年者占75.51%。暴露方式以手术中器械、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等造成的锐器伤为主(36例,占73.47%);暴露环节以注射穿刺及有创术中操作为主(28例,57.14%);职业暴露中手术室发生22例(44.90%)、病房17例(34.69%)、检验科4例、产房3例、急诊2例、消毒供应中心1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无1例感染HIV病毒。结论护士为HIV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针刺伤为暴露的主要方式。

    • 综述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2017, 16(2):182-18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20

      摘要 (255) HTML (0) PDF 812.00 Byte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重症颅脑损伤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或者广泛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1]。其诊断标准是:(1)广泛颅底骨折、脑挫裂、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2)深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3)有明显的神经阳性体征;(4)生命体征有明显的改变[23]。由于本病在救治过程中极易引起医院感染,且多见肺部感染[1]。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感染诊断标准。严重的肺部感染易诱发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全身感染、加重基础疾病,最终结局不良[4]。因此,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细菌对利福平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2017, 16(2):186-19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21

      摘要 (154) HTML (0) PDF 845.00 Byte (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福霉素为袢霉素类家族成员,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如结核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艰难梭菌引起的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CDAD)、衣原体的持续感染[1]、旅行者腹泻[2]等。然而,利福霉素广泛用于临床感染治疗的同时,细菌耐药问题却使该杀菌“利器”变得“钝化”。结核分枝杆菌极易对利福平(rifampin, RIF)耐药,约有3.6%新增结核病和20.2%复治结核病为耐多药结核病[3]。CDAD是成人医院获得性腹泻的主要原因[4],利福霉素类中利福昔明因其口服不易被吸收,用于治疗复发性CDAD[5],然而艰难梭菌对利福霉素耐药率高达11%[6]。如何在正常发挥药物抗菌作用的同时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关系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成败。本文在介绍RIF抗菌机制的基础上,对细菌耐RIF的机制予以综述,为临床开发新的细菌转录抑制剂类药物提供帮助,以便更加有效的治疗感染。

    • 学术动态
    • FDA警示葡萄糖酸氯己定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摘译)

      2017, 16(2):190-190.

      摘要 (152) HTML (0) PDF 774.00 Byte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标准.规范.指南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2017, 16(2):191-19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2.022

      摘要 (211) HTML (0) PDF 805.00 Byte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