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产气肠杆菌携带基因blaNDM-1的质粒特征及基因环境分析

      2017, 16(3):195-19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1

      摘要 (208) HTML (0) PDF 994.00 Byte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产气肠杆菌携带blaNDM1质粒的转移性、复制子分型及周围环境。方法产气肠杆菌HNNDM0711为实验菌株,利用接合实验研究其质粒的转移性,对接合子进行稳定性试验,采用质粒复制子分型法对质粒进行分型,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对基因blaNDM1上下游进行测序,使用BLASTN和BLASTP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使用Vector NTI 11.5.1注释并生成序列管道图,序列通过软件Banklt递交至Genbank。结果产气肠杆菌HNNDM0711接合实验阳性,阳性接合子稳定传代4 d后,所有克隆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未发生变化,基因blaNDM1均为阳性。质粒复制子为IncA/C型;基因blaNDM1位于不常见的插入序列ISAba14和IS91之间,在blaNDM1的上游出现一个Tn3转座子和I型整合子,整合子上含有一个由庞大镶嵌序列构成的少见耐药基因盒。 结论IncA/C型质粒pHNNDM0711携带基因blaNDM1及耐药基因盒,可能源于不同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下的基因重组,建议严格控制临床、工业和农业抗菌药物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细菌的产生。

    • 85所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现状调查

      2017, 16(3):199-20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2

      摘要 (240) HTML (0) PDF 784.00 Byte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省县级及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现状。 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该省县级及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该省县级及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共117所,参加调查的中医医疗机构85所,共128名专职人员,其中二级中医医院65所,专职人员82名;三级中医医院20所,专职人员46名。共83所(97.65%)中医医院设置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77所(90.59%)中医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55所(64.71%)中医医院专职人数设置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人员要求,27所(31.76%)中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管医院感染管理,58所(68.24%)中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兼管其他管理。专职人员专业主要以护理为主(91.41%),学历主要以大专为主(55.47%),职称主要以中级职称为主(54.69%),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岁(61.72%),从事医院感染工作时间主要在1~3年(45.31%)。115名专职人员具有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证书。 结论该省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结构单一、专业综合素质偏低,各级中医医疗机构领导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加强专业素质建设,尽快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 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2017, 16(3):203-20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3

      摘要 (180) HTML (0) PDF 791.00 Byte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6年3月某院收治的53例有明确病原学依据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引流液中病原菌耐药情况将IPN患者分为MDRO感染组和普通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结果53例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IPN患者中,MDRO感染组33例(62.3%),普通细菌感染组20例(37.7%),IPN 患者胰周引流液中最常见的MDRO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37.5%,18/48)。IPN患者的病死率为30.2%(16/53),MDRO感染组患者的病死率(39.4%,13/33)高于普通细菌感染组患者(15.0%,3/20)(P<0.05);与普通细菌感染组比较,MDRO感染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重、ICU住院时间长以及住院费用高(均P<0.05)。IPN患者病死率与MDRO感染、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MDRO感染的IPN患者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MDRO感染已成为重症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挑战之一。

    • 骨科创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2017, 16(3):207-21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4

      摘要 (186) HTML (0) PDF 830.00 Byte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5年5月某院骨科病房创伤患者发生HAP的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骨科创伤患者2 578例,发生HAP 92例,HAP发病率3.57%。92例H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7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20.56%)、大肠埃希菌(14株,占13.08%)、鲍曼不动杆菌(13株,占12.15%)等。住院日数≥15 d、吸烟史≥3年、卧床≥7 d、伴有基础疾病、合并症、留置导尿管≥7 d、采用手术治疗、采用机械通气、入住ICU、开放性损伤、血糖≥11 mmol/L、血浆清蛋白<30 g/L、血红蛋白浓度<90 g/L和糖皮质激素使用≥4 d等14个因素均是骨科创伤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卧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贫血6个因素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创伤患者HAP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以手术治疗、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使用、长期吸烟、卧床和贫血等6个因素为主。

    • 东莞市13所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7, 16(3):211-21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5

      摘要 (172) HTML (0) PDF 791.00 Byte (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首次开展东莞市13所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东莞市三级医院医院感染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东莞市13所三级医院2014年9月24日0:00-24:00期间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1 344例,发生医院感染379例,40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4%,例次现患率为3.56%。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最高(12.8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173例次,占42.8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50%,以治疗用药(包括治疗+预防用药)为主(2 545例,占73.55%),一联用药为主(2 689例,占77.72%),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53.79%。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299株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株,占18.73%)、铜绿假单胞菌(54株,占18.06%)、肺炎克雷伯菌(35株,11.71%),检出多重耐药菌(MDR)92株,占所有病原菌的30.77%。结论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全市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应加强高风险科室、高危人群、高风险环节的识别,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 9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2017, 16(3):215-21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6

      摘要 (136) HTML (0) PDF 779.00 Byte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其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98株,标本类型分布主要为痰(86株,占87.7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最多(46株,占46.9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最高,为73.4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为16.33%,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5.10%。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耐药性高,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7, 16(3):218-22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7

      摘要 (220) HTML (0) PDF 776.00 Byte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监测系统、现场查看及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法监测2010年1月—2015年3月某院脊柱外科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调查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监测326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15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病率4.60%。年龄≥60岁、非层流手术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非术前30 min内、术前住院日>3 d、手术持续时间>3 h、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均P<0.01)。结论患者年龄大、手术室净化级别低、未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术前住院时间长以及合并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是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

    • 三亚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7, 16(3):221-22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8

      摘要 (116) HTML (0) PDF 793.00 Byte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 195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阳性病原菌356株,阳性率为11.14%,其中革兰阴性菌215株(占60.39%),革兰阳性菌122株(占34.27%),真菌19株(占5.34%)。革兰阴性菌分离菌株数较多的是大肠埃希菌(90株,25.28%)、肺炎克雷伯菌(60株,16.85%)及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24株,6.74%);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1.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8株,10.67%)及链球菌属细菌(33株,9.27%)居多。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10.00%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00%。主要革兰阳性菌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近期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率较其他地区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2017, 16(3):225-22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09

      摘要 (152) HTML (0) PDF 789.00 Byte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 850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6 56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57%,其中445例患者检出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375例患者检出2种病原菌(84.27%),2种病原菌均是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132例)。送检标本4 478份,培养阳性标本2 503份,培养阳性率为55.90%;分离病原菌2 755株,其中G-杆菌1 713株(62.18%),革兰阳性(G+)球菌732 株(26.57%),酵母样真菌304株(11.03%),厌氧菌 6株(0.22%)。以神经内科分离病原菌居多(524株,19.02%),病原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1 340株,48.64%)。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0.39%(2/510)、1.66%(3/181)、59.14%(207/350)、5.29%(11/2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55%(25/116)。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较多,应了解科室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流行情况,做好多重耐药菌监测,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调查

      2017, 16(3):229-23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0

      摘要 (225) HTML (0) PDF 848.00 Byte (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支持依据。方法调查该院ICU MDRAB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采集MDRAB感染患者标本和环境标本进行培养,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5株, 5例感染患者均来自同一ICU,且床位相邻;发病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相对集中。同期内环境标本中分离病原菌21株,菌株分别来自感染患者所在病区的被子、床头柜、治疗车、水龙头、床栏、呼吸机管道和医务人员手,其他环境标本中未检出该菌。患者和环境来源的菌株药敏鉴定均为MDRAB,且耐药谱基本一致。结论此次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ICU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手被MDRAB污染所致。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2017, 16(3):233-23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1

      摘要 (224) HTML (0) PDF 787.00 Byte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并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60例新生儿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5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6.05%,例次发病率34.08%,日感染率为9.5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92例次,占35.52%);259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72株,以不动杆菌属(40株,占23.26%)为主;胎龄≤32 W、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进行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 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

      2017, 16(3):237-23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2

      摘要 (163) HTML (0) PDF 781.00 Byte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某院住院患者中实施外科手术的患者,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对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外科手术患者20 343例,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27例,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为1.12%。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急诊手术患者为5.13%,高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后的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49,P<0.001)。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组急诊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均高于择期手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急诊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术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气管切开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择期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均P<0.05);肿瘤患者所占比例低于择期手术患者(P<0.05)。结论急诊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比择期手术患者高,且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的急诊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较高。急诊手术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是重点防护人群;对于择期手术,肿瘤患者则为重点防护人群。

    • 评价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的空气消毒效果

      2017, 16(3):240-24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3

      摘要 (341) HTML (0) PDF 776.00 Byte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应用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分别对医院门诊采血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对消毒前、消毒后及工作后1、2、3、4 h进行空气采样,评价3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静止状态下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紫外线灯和三氧消毒机两种消毒方法在人员进入后空气中细菌平均菌落数快速升高,工作2 h后空气菌落数不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在人员进入后可持续进行消毒,工作1、2、3、4 h后空气平均菌落数经监测均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不同消毒方法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0,P<0.001),不同采样时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95,P<0.001)。结论工作状态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均能达到Ⅲ类环境卫生标准,适于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

    • 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ARIMA时间序列模型

      2017, 16(3):243-24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4

      摘要 (153) HTML (0) PDF 1.01 K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初步探索和评价儿童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模型。方法以某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依据信息量准则,确定最优模型;以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作为验证样本,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结果ARIMA(0,1,1)为医院感染率最优预测模型,其最小信息量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分别为66.61、70.76,模型残差序列的LjungBox统计量Q=1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提示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良好。医院感染率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值(MAPE)为22.4,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未见超出点。结论ARIMA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医院感染率效果良好,具有预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实际价值。

    • 西安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性能评价

      2017, 16(3):247-25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5

      摘要 (121) HTML (0) PDF 793.00 Byte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西安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现状,为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和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4年西安市属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法对其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监测西安市135所医疗机构,包括40所三级医疗机构和95所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共收集样本540份,合格样本454份,总合格率为84.07%。其中三级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合格率为93.13%,高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8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1,P<0.01)。化学PCD和生物标准测试包的合格率:三级医疗机构为100%,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90%。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记录表格中的温度合格率为88.42%,但实测温度合格率仅为38.95%,实测温度合格率远低于三级医疗机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1)。各年度压力蒸汽灭菌器实测温度>134℃的比率均较低,而<132℃的比率维持在50.00%左右,实测温度与记录温度相差-4~1℃,温度差为-2.5~0.5℃的占80.00%,主要不合格温度集中在130~131℃,占82.61%。结论西安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差异较大,物理监测措施不规范,应加强重点部门的物理参数监督,保证医疗机构灭菌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

      2017, 16(3):251-25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6

      摘要 (191) HTML (0) PDF 777.00 Byte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某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发生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246例。职业暴露人群以在职护士为主(95例,占38.62%);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为病房(148例,60.1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219例,占89.0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操作环节主要为手术意外(69例,占28.05%);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123例(占50.00%);暴露医务人员经局部处理和预防用药后,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2017, 16(3):254-25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7

      摘要 (173) HTML (0) PDF 787.00 Byte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现状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运用荧光标识法调查干预前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的依从性,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共调查病房400间,6 800个调查项目,干预前医院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为14.71%,干预后依从率为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病房和特殊病房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病房内及卫生间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较干预前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1.57%、3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各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也较干预前提高,提高幅度在21.50%~5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效果,是提升医院环境质量的有力保障。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不同浓度HBsAg的对比分析

      2017, 16(3):258-26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8

      摘要 (127) HTML (0) PDF 901.00 Byte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以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法)为标准,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IF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便基层医院普遍开展此项目,为抗病毒个体化的策略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依据。 方法分别用CMIA法和TRIFA法对157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于HBsAg滴度超过检测上限的样本,采用稀释液手动稀释后,再进行定量分析。将HBsAg水平分为4组:≤100 IU/mL、101~1 000 IU/mL、1 001~20 000 IU/mL、>20 000 IU/mL,分析两种方法阳性标本定量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323X-896.3,相关系数r=0.943,P<0.001。以CMIA法检测值为参考,分为4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测低浓度HBsAg样本时,TRIFA数值较CMIA法偏低,而高浓度样本以CMIA法检测值偏高。两种试剂在检测不同浓度的HBsAg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均P<0.05),其中以浓度在1 001~20 000 IU/mL时相关性最好。结论两种试剂在HBsAg定量检测上的准确性基本相当,定量相关性以检测值在1 001~20 000 IU/mL之间最佳。TRIFA成本低廉、易操作,更适于基层医院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研究

      2017, 16(3):263-26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19

      摘要 (126) HTML (0) PDF 792.00 Byte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效果。方法将某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道病毒EV、EV71、柯萨奇病毒A16(CA16)的病毒转阴率分别为87.0%、85.7%、93.1%,对照组分别为64.0%、69.8%、7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4.5±1.3)d,短于对照组的(6.2±1.2)d;各症状(发热、口腔炎、皮疹)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按有无合并症进行分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各项指标、C反应蛋白(CRP)、WB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组HFMD患儿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但需进一步研究。

    • 经验交流
    • 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横断面调查

      2017, 16(3):267-26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20

      摘要 (138) HTML (0) PDF 736.00 Byte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状,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院2014年9月1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2 470例,实查住院患者2 470例,实查率为100.00%;发生医院感染89例(9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0%(例次现患率为3.77%);发生社区感染574例(617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为23.24%(例次现患率为24.98%)。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50.53%和46.19%。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医学科、急诊(创伤)外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心胸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居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儿科、呼吸内科、急诊内科、血液内科及风湿免疫科。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8.38%和49.5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09%,以治疗用药为主(82.29%);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以一联为主(94.66%);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体送检率为65.19%。结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横断面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状;有利于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

    • 连续四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分析

      2017, 16(3):270-27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21

      摘要 (106) HTML (0) PDF 780.00 Byte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性和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4年临床分离的233株SAU标本分布与药敏结果,并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D试验)。 结果共分离233株SAU,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其次是伤口分泌物;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内科为主。药敏结果显示233株SAU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71%、90.99%;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26%、67.81%、47.21%、43.78%,均>40%;对四环素、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3.48%、27.04%、26.1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233株SAU 中MRSA检出率为30.47%,2011—2014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39.78%、34.43%、17.95%、15.00%;D试验阳性菌株13株,占总菌株的5.58%。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利用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病例报告
    • 婴儿尿液中发现粉螨的个案报道

      2017, 16(3):273-27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22

      摘要 (126) HTML (0) PDF 842.00 Byte (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粉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多栖息繁衍于人类居室内储藏物中,危害储粮及人类健康。本研究发现1例婴幼患儿尿液中发现粉螨,国内外相关报道罕见,且病因独特,危害极大,特报告如下。

    • 综述
    • 骨科内置物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2017, 16(3):275-27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23

      摘要 (166) HTML (0) PDF 808.00 Byte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骨科内置物主要包括骨折内固定装置和人工假体,患者一旦感染,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内置物相关性骨髓炎是关节置换和骨折固定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在很多情况下,导致感染的细菌是人体永久或暂时性的菌群。内置物相关骨髓炎仅与皮肤上少数细菌菌种有关,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导致急性感染的特点是发热、局部肿胀和骨溶解。骨折内固定材料主要为暂时性使用,骨折愈合后可以去除。人工关节主要替代不可逆的关节损害,用于治疗骨关节炎或炎症性关节炎[1]。内置物植入体内,机体容易发生细菌、真菌感染。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可致残或导致病死率增加[2]。不同的骨折类型(闭合性或不同类型的开放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风险为0.4%~16.1%[3]。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新方法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假体周围感染,但是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数量的增加,以及抗菌药物耐药,假体周围感染有增加的趋势[4]。假体周围感染的经济负担增加,原因是人工关节置换增加,其次是由于假体的存在,有可能发生血源性感染[5]。假体周围感染的快速诊断非常重要,延迟诊断可能导致人工假体不能保留[6]。本文将从危险因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内置物相关感染的治疗进行综述。

    • 艰难梭菌流行病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2017, 16(3):280-28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24

      摘要 (122) HTML (0) PDF 841.00 Byte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简称艰难梭菌,属于厌氧芽孢梭菌属,革兰染色阳性,粗大形杆菌(长3.0~16.9 μm,宽0.5~1.9 μm),有鞭毛,能形成芽孢[1]。CD于1935年由Hall和O’Toole第一次从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得到。1978年George第一次报道CD与人类假膜型结肠炎相关,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由CD导致的假膜型结肠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成为重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2003年北美洲及欧洲曾发生多起严重医院内CDI暴发,病死率显著升高。CDI发生率增加及暴发流行的原因可能与高毒力菌株NAP1/027/BI(限制性内切酶分型BI,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NAP1,PCR核糖体分型027)有关[2]。目前,该亚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本文将对CDI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国内外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译文
    • 医院病房设计与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率关系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摘译)

      2017, 16(3):287-28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25

      摘要 (151) HTML (0) PDF 764.00 Byte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标准.规范.指南
    •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10—2016

      2017, 16(3):289-29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3.026

      摘要 (283) HTML (0) PDF 778.00 Byte (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