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万古霉素和非达霉素对艰难梭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稳定性

      2018, 17(6):461-46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1

      摘要 (204) HTML (0) PDF 965.00 Byte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和非达霉素对艰难梭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体外多步诱导法对15株临床分离艰难梭菌菌株(其中核糖体分型HB1/RT001型2株,HB5/RT017型3株,HB6/RT012型3株,HB3型3株,HB24型1株,HB25型3株)以及5株标准艰难梭菌菌株(ATCC 700057、ATCC 1382、ATCC 9689、ATCC 43598和ATCC 1870)进行体外诱导试验,分别在含1/2倍MIC和1倍MIC万古霉素和非达霉素的强化布鲁氏血平板上传代20次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所有菌株的MIC值变化。结果诱导前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的MIC范围在0.125~0.50 μg/mL之间,诱导20代后MIC范围在0.50~2.00 μg/mL之间;其中3株菌的MIC值出现4倍增长,13株菌的MIC值出现2倍增长。诱导前所有菌株对非达霉素的MIC范围在0.015~0.50 μg/mL之间,诱导后MIC范围在0.0075~0.50 μg/mL,其中3株菌的MIC值出现8倍增长,4株菌的MIC值出现4倍增长。结论万古霉素和非达霉素对艰难梭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稳定性良好,不易产生继发性耐药。

    • 河池市2011—2015年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2018, 17(6):467-47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2

      摘要 (213) HTML (0) PDF 832.00 Byte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河池市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池市辖区内不同场所档次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推断安全套使用情况,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对安全套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011—2015年河池市女性性工作者10 867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95.69%,2011—2015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随场所档次提高而增大(趋势χ2=53.72,P<0.01)。安全套使用频率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来自高档场所(OR=3.034,95.0%CI=2.410~3.818)和中档场所(OR=1.807,95.0%CI=1.639~1.992)者较低档场所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较大,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OR=1.403,95.0%CI=1.183~1.665)较初中及以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较大。另外,艾滋病知识作答全对(OR=2.521,95.0%CI=2.291~2.773)、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OR=2.019,95.0%CI=1.568~2.599)、接受过同伴教育(OR=1.538,95.0%CI=1.365~1.733)均为安全套使用的促进因素。而年龄在40岁以上(OR=0.835,95.0%CI=0.737~0.945)则为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 结论安全套的使用主要受调查对象自身文化程度及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加强针对低档场所以及中年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 中国不同地区12所三甲综合医院护士静脉采血职业防护现状

      2018, 17(6):474-47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3

      摘要 (247) HTML (0) PDF 822.00 Byte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时自我防护现状,比较具体职业防护行为有无地区差异。方法按中国六大地理分区(华东、华南、华西、华北、东北、华中)进行分层,对中国不同地区12所三甲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职业防护的组织管理、具体行为执行及采血后拔针按压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调查结果,并比较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12所医院89个科室,共计护理人员3 176名。护士每月人均静脉采血次数最多为华南地区,为299.88次;最少为华北地区,为102.03次。99.42%(2 910/2 927)的护理人员知晓医院针刺伤应急预案;采血时佩戴手套者仅65.71%(1 901/2 893),其中最高为华西地区(98.03%,398/406),最低为华北地区(25.00%,115/460),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32,P<0.01);单手直接丢弃废弃针头执行率为49.47%(1 445/2 921),最高为东北地区(66.16%,217/328),最低为华东地区(40.83%,167/409),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1)。嘱患者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刺入点为65.42%(1 831/2 799),最高为华中地区(74.95%,380/507),最低为东北地区(48.73%,154/316),不同地区间指导患者按压部位正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4,P<0.01)。结论中国护理人员静脉采血职业防护意识有待提高,需针对不同地区开展系统化的安全防护培训和规范静脉采血职业防护行为,以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 消毒湿巾对新生儿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

      2018, 17(6):480-48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4

      摘要 (427) HTML (0) PDF 806.00 Byte (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消毒湿巾与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为改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消毒方法分为伽玛卫生湿巾组、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和84消毒剂组,分别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进行清洁消毒,在消毒前及消毒后5、10、30、60 min 五个时间点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表面采样,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标本30份,比较组间细菌菌落数、杀灭率和消毒合格率,同时筛查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情况。结果消毒后5、10、30 min,床单位物体表面三组间细菌菌落数及杀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60 min,细菌菌落数伽玛卫生湿巾组[(2.61±0.41)CFU/cm2]、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2.71±0.42)CFU/cm2]低于84消毒剂组[(4.08±0.33)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杀灭率伽玛卫生湿巾组[(72.36±3.90)%]、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71.49±4.77)%]优于84消毒剂组[(55.92±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单位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伽玛卫生湿巾组(86.67%)优于84消毒剂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消毒方法均能有效清除物体表面MRSA。结论消毒湿巾消毒效果可靠,且能有效杀灭新生儿病房床单位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适用于新生儿等高风险环境。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赘生物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8, 17(6):485-48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5

      摘要 (183) HTML (0) PDF 806.00 Byte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赘生物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7月—2017年7月同期送检心脏赘生物和血培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以及赘生物培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93例患者心脏赘生物培养阳性率为38.86%(75/193),75例患者赘生物中共分离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70.73%),革兰阴性菌19株(23.17%),真菌5株(6.1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仍高度敏感,草绿色链球菌对四环素(37.14%)、克林霉素(51.43%)和红霉素(68.57%)有较高耐药率;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50.00%)、苯唑西林(60.00%)和青霉素(80.00%)有较高耐药率;肠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均≥75.00%;假单胞菌属对环丙沙星(36.36%)、左氧氟沙星(36.36%)、亚胺培南(45.45%)有较强耐药性;苍白杆菌属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达100.00%;不动杆菌属对所检测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率(均>30.00%)。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赘生物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赘生物培养可作为血培养的有效补充与验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某院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特征

      2018, 17(6):490-49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6

      摘要 (165) HTML (0) PDF 822.00 Byte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及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的突变特征,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3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MTB,采用BD960液体法检测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提取菌株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rpoB、katG、inhA全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83株样本中,39株对利福平耐药,51株对异烟肼耐药。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突变率为97.44%(38/39),531位点突变率60.53%(23/38),526位点突变率23.68%(9/38),32株出现多位点联合突变。耐异烟肼菌株katG基因突变率为98.04%(50/51),共发现16种突变类型,其中以katG 315位点突变为主,占70.00%(35/50),1株为katG与inhA联合突变。结论该院耐多药MTB产生耐药性与rpoB和katG基因突变相关,检测MTB耐多药相关基因突变可为早期快速诊断耐药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

    • 临床分离沙门菌的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

      2018, 17(6):496-50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7

      摘要 (129) HTML (0) PDF 1.29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TEM1型,30株blaOXA1型,18株blaCTXM型(其中7株blaCTXM15,6株blaCTXM55和5株bla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 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OXA1和3种bla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六年的变迁

      2018, 17(6):502-50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8

      摘要 (167) HTML (0) PDF 808.00 Byte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其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2011—2013年与2014—2016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221例急性白血病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8株(29.69%),革兰阴性菌154株(67.25%),真菌7株(3.06%)。前后三年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或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从7.08%(8/113)上升至12.07%(14/116),真菌构成比由1.77%(2/113)上升至4.31%(5/116),前后三年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三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保持100%敏感,但CNS中有64.29%~69.57%的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55.56%~66.67%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25.00%~75.61%;已检出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菌株。2011—2013年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2014—2016年均上升至25%。所有检出真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制霉菌素均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增长的趋势,真菌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18, 17(6):507-51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09

      摘要 (169) HTML (0) PDF 859.00 Byte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建库至2017年9月15日发表的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Meta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方式、插管深度、插管熟练度(是否反复多次插管)、拔管指征、拔管延迟等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各因素分析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3.19(2.58~3.95)、2.43(1.55~3.82)、2.45(1.42~ 4.24)、4.85(2.36~9.94)、4.96(2.08~11.84)、3.33(1.15~9.70)、1.49(1.06~2.09)、4.67(2.74~7.96)、2.52(2.14~2.98)、2.23(1.90~2.61)、3.91(3.18~4.81)。结论应严格把握气管插管全麻的应用指征,规范气管插管和麻醉复苏拔管过程的管理,做好患者准备,把握气管导管拔除时机,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 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鼻胆管引流前后胆汁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2018, 17(6):512-51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0

      摘要 (156) HTML (0) PDF 865.00 Byte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中及术后48 h胆汁中病原菌种类、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某院收集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行ERCP取石术患者,分别对ERCP取石术中获得的胆汁(术中组)及ERCP取石术后48 h经鼻胆管引流获得的胆汁(术后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共收集117例患者资料,术中组、术后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3.50%、47.86%,两组胆汁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34份胆汁标本共培养出17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8株(79.31%),革兰阳性菌33株(18.97%),真菌3株(1.72%);术中组细菌105株,术后组细菌69株;术中组和术后组不同细菌种类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组和术后组检出率居前5位的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 、阴沟肠杆菌。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居前3位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6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高;3种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较高的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胆汁细菌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应尽早行ERCP取石术解除胆道梗阻;胆道感染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建议联合用药。

    • 返乡农民工子女肺部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2018, 17(6):517-52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1

      摘要 (138) HTML (0) PDF 808.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返乡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肺部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某院诊断为肺部感染并进行痰细菌培养的本地区农民子女,将痰标本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的患者按照是否随父母外出务工生活和学习分为返乡农民工子女组和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特点并比较两组患者检出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结果共调查患者6 989例,痰标本中共检出流感嗜血杆菌635株,检出率9.09%;返乡农民工子女组流感嗜血杆菌肺部感染发病率高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12.11% vs 8.47%,P<0.01)。流动区域分布中跨4个省市流动的有12例(占8.39%),跨3个省市流动的有24例(占16.78%);地域分布以广东省为主(92例,占31.40%),其次为浙江省(87例,占29.69%)、江苏省(66例,22.53%)。返乡农民工子女组与本地区农民子女组均以3周岁以内患者为主,感染时间均以1~3月为主。返乡农民工子女组痰标本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克洛、四环素、氯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高(均P<0.05),产β内酰胺酶率较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高(χ2=24.35,P<0.01)。结论返乡农民工子女组肺部感染患者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其原因与其流动地区广,往返地域多,患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获得耐药性和往返地区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习惯等因素有关。

    • 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B群链球菌流行病学特征

      2018, 17(6):522-52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2

      摘要 (164) HTML (0) PDF 835.00 Byte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B群链球菌(GBS)的血清型、毒力因子以及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深圳市3所三级医院送检孕妇产前GBS筛查阳性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进行GBS血清学分型、α样表面蛋白、菌毛蛋白及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共分离GBS 56株,检出5个血清型(Ia、Ib、II、III、V),以III型为主(60.7%)。不同血清型与特异表面蛋白及菌毛类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如血清型Ia与eps、Ib与bca、III与rib、V与alp2/3,血清型Ib与PI2a、III与PI2b及V与PI2a+PI1(均P<0.05)。56株GBS对青霉素全部敏感,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4.3%、23.2%、75.0%、67.9%及85.7%。结论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GBS主要以III型为主,不同的血清型与特定毒力基因有明显相关性。GBS对青霉素普遍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

    • 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2018, 17(6):527-53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3

      摘要 (201) HTML (0) PDF 786.00 Byte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个案调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某日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共调查住院患者8 006例,实查率100.00%,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例年龄≥55岁患者共203例,占73.29%。横断面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3.72%,以治疗性目的(86.24%)和一联用药(81.88%)为主;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45.91%。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日共检出病原菌17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1.18%,未检出多重耐药菌。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需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风险防范意识,根据精神病专科特点进行医院感染防控,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洗必泰擦浴对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

      2018, 17(6):531-53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4

      摘要 (230) HTML (0) PDF 794.00 Byte (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2%洗必泰擦浴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某院3个ICU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2016年1—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每日采用温水擦浴,试验组每日采用2%洗必泰擦浴;监测两组患者MDRO感染例次日发病率。结果对照组共收治患者917例,试验组共收治患者95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侵袭性操作及干预措施依从性、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监测MDRO感染例次日发病率为17.71‰,对照组患者MDRO感染例次日发病率为33.91‰。试验组与对照组中CRAB感染例次日发病率均较高(7.65‰ vs 13.82‰)。结论ICU患者采用2%洗必泰擦浴可减少MDRO感染的发生。

    • 骨科手术铅衣消毒干预措施的研究

      2018, 17(6):535-53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5

      摘要 (183) HTML (0) PDF 1.01 K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骨科手术铅衣消毒采取的干预措施效果。方法调查某骨专科医院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手术室铅衣清洁消毒效果和铅衣的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干预三个月后以及干预半年后分别调查铅衣手术488、499、487例,铅衣使用次数分别为1 840、1 901、1 801次。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后,发现有可见血渍的铅衣百分率分别为12.55%和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9,P=0.00);干预实施半年后有可见血渍的铅衣百分率为0.11%,与干预三个月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1.13,P=0.29)。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后,铅衣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72.34%和8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4,P=0.00);干预实施半年后铅衣表面菌落数合格率为90.62%,与干预三个月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14,P=0.14)。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后,铅衣的重复使用率分别为19.29%和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8,P=0.00);干预实施半年后铅衣的重复使用率为6.22%,与干预三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0)。结论针对骨科手术铅衣消毒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铅衣的清洁度,并且干预措施的持续效果较好。

    • 滤膜法与倾注法两种方法检测内镜消毒效果的结果比较

      2018, 17(6):539-54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6

      摘要 (262) HTML (0) PDF 847.00 Byte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滤膜法与倾注法检测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所有科室的全部内镜,采用滤膜法与倾注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共采集消毒后内镜192条,其中滤膜法与倾注法各检测96条,按消毒后内镜检出菌落数0、1~10、11~20、21~300、>300 CFU/件进行分组,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鼻咽镜、支气管镜、胃镜和肠镜倾注法和滤膜法检测内镜消毒后菌落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滤膜法检出的菌落数高于倾注法。倾注法检测内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1.67%,滤膜法为88.54%,两种方法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630)。 结论滤膜法比倾注法更能检出消毒后内镜残留细菌菌落数,值得推广。

    • 病例报告
    • 皮疽奴卡菌感染致左侧臀部脓肿1例

      2018, 17(6):543-54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7

      摘要 (142) HTML (0) PDF 1.27 K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皮疽奴卡菌又称鼻疽奴卡菌(Nocardia farcinica),隶属于奴卡菌属。1888年 Nocard首次分离出奴卡菌[1],其后国内外陆续有临床病例报道。奴卡菌病临床少见,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有增长趋势。奴卡菌病由奴卡菌感染所致,病理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病变,病原菌通过呼吸道或受损的皮肤入侵,肺为主要受累脏器,以星形奴卡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巴西奴卡菌[117]。我院1例左侧臀部脓肿患者检出1株皮疽奴卡菌,现报告如下。

    • 综述
    • 丝素蛋白生物材料在抗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2018, 17(6):547-55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6.018

      摘要 (138) HTML (0) PDF 822.00 Byte (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伤口感染一直是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全球性卫生保健问题,在创伤、烧伤和手术等伤口中发病率较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12]。促进伤口愈合,降低伤口的感染率,已成为医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方向[3]。伤口感染为伤口中存在的微生物持续增殖对宿主造成损害,是创伤手术后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严重时不仅导致手术失败,甚至造成患者截肢[4]。在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大多数。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可以通过吸入带细菌的空气、伤口接触带菌的物体等方式引起伤口感染,尤以接触感染较为多见[5]。目前,无菌术和清创术是外科治疗伤口感染的主要手段,此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减少伤口部位的细菌数量,清除伤口部位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及其他污染物来预防和治疗伤口感染[67]。与此同时,抗菌药物也广泛应用于伤口感染的治疗。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药物使用方法不规范、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等[89]。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可以延长伤口感染的时间,导致耐药菌的产生,甚至在医院中出现感染的暴发,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经济负担[7]。此外,在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伤口感染时,伤口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浓度无法达到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水平,或者无法渗透进入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抑制或杀死细菌[1011]。研究[1213]表明,伤口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时可以使伤口部位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水平,但是全身浓度较低,副作用少(如肾毒性和耳毒性),并减少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医用抗菌材料已经被研究出来,研究者将抗菌材料添加到生物医用材料上,使其在原有的功能特性基础上增加了抗菌功能,从而起到局部防治感染的作用。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特性被广泛应用,制造出很多丝素蛋白抗菌材料[1415]。本文重点从新型丝素蛋白抗菌材料分类的角度,对丝素蛋白生物材料的研究情况和其在抗菌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