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雪儿,徐丹慧,侯铁英,李卫光,马红秋,杨怀,丁丽丽,刘卫平,罗晓黎,吴安华,文建国,邢亚威,杨芸,张卫红,武迎宏,林玲
•2018, 17(9):753-75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1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病区手卫生设施设置基本现状。方法2016年采用多中心研究方式,抽取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级别(省、地、县)医院及军队医院,对其病区的手卫生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比较2010、2016年不同病区不同区域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6年医院洗手池的总设置率从69.30%上升至77.20%(χ2=37.68,P<0.01);2016年医院病区水龙头开关以感应式为主(39.39%),其次为手拧式和脚踏式,分别占29.65%和17.67%;干手方式以纸巾为主,占77.30%。使用纸巾干手所占比率从2010年的38.45%上升至2016年的77.30%,自然晾干所占比率从18.65%降至8.04%。医院速干手消毒剂总配置率从2010年的50.47 %上升至2016年的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6,P<0.01)。2016年不同病区不同区域速干手消毒剂配置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呼吸内科:χ2=69.49,P<0.01;普通外科:χ2=66.97,P<0.01;ICU:χ2=88.52,P<0.01)。 速干手消毒剂的配置率以治疗室配置的比率最高(呼吸内科、普通外科、ICU的治疗室分别达89.50%、88.50%和88.54%),普通病区患者房间内和病区走廊配置率较低(60%左右)。除病区走廊配置率在56.25%外,ICU其他区域速干手消毒剂配置率均在80%以上。结论与2010年相比,2016年医院病区洗手池与速干手消毒剂的配置率有所提高,水龙头开关与干手方式有所改进,但各病区区域手卫生设施配置不均,与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仍应继续改进手卫生设施。
•2018, 17(9):759-76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2
摘要: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014年1—11月临床分离的CRKP 13株,采用WalkAway 96 PLUS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及EDTA 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确认;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相关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IMP、blaVIM、blaGIM及blaNDM1)并测序;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调查菌株的克隆相关性并进行流行病学比较。结果13株CRKP主要来源于痰(7株,53.85%)及尿(4株,30.77%),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均<40%),对其他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7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13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5株细菌EDTA协同试验阳性;经PCR测序确认,碳青霉烯酶基因中,blaKPC基因最常见(13/13),其次为blaNDM1基因(5/13),未发现其基因blaIMP、blaVIM和blaGIM;PFGE聚类结果显示,13株肺炎克雷伯菌被分为5型,主要为C型(9/13),且均属于ST11,其他分别为ST37、ST626、ST628和ST668型。结论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与blaNDM1是引起该院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ST11是主要的克隆类型,医院需尽快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窦宇红 , 梁鸿 , 何玥 , 刘和录 , 刘琼 , 马彩凤 , 李玉霞
•2018, 17(9):764-76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3
摘要:
目的建立q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B、fnb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 copies/m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 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q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2018, 17(9):770-77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4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查找国内外2007—2017年有关住院患者CAUTI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在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各个危险因素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累计2 652例患者。从文献中提取出对CAUTI有预测价值的7个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导尿管留置时间(OR=1.57,95%CI:1.33~1.86)、年龄≥60岁(OR=2.24,95%CI:1.09~4.59)、性别(OR=1.21,95%CI:0.54~2.72)、糖尿病(OR=3.49,95%CI:2.61~4.66)、抗菌药物使用(OR=2.58,95%CI:0.70~9.55)、意识障碍(OR=4.51,95%CI:3.33~6.09)、置管次数≥2次(OR=2.60,95%CI:1.62~4.18)。除性别、抗菌药物使用两个危险因素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他因素的合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尿管留置时间≥5 d、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以及置管次数≥2次是CAUTI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和抗菌药物使用对CAUTI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护理人员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CAUTI的发生。
• 冯清,吴龙,艾宇航,邓松筠,艾美林,黄立,刘志勇,张丽娜
•2018, 17(9):777-78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5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住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送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检出及药敏试验结果,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选取175例脓毒症患者,检出241株病原菌,129株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9株(57.68%)、革兰阳性菌68株(28.22%),真菌29株(12.03%);分离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0.75%),肺炎克雷伯菌(14.11%),鲍曼不动杆菌(13.28%),白假丝酵母菌(12.03%),铜绿假单胞菌(9.54%)。检出率居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9/32,90.63%)、屎肠球菌(16/20,80.00%)、肺炎克雷伯菌(24/34,70.59%)、葡萄球菌属(14/21,66.67%)、铜绿假单胞菌(14/23,60.8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离率分别为68.00%(34/50)和17.65%(6/34),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率低,肺炎克雷伯菌仅对替加环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呈普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多粘菌素敏感;肠球菌及葡萄球菌对糖肽类、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敏感;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该院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所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率高,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显著,酶抑制剂类、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抗菌药物仍然是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有效药物。
•2018, 17(9):783-78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6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其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1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152例)和无肺部感染组(266例),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1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病率为36.4%(152/418)。152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8株,以革兰阴性菌(66.7%)和革兰阳性菌(25.0%)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4 h、机械通气时间≥7 h、有气管切开、留置引流管、GCS评分<5分及APACHEⅡ评分≥18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值分别为5.837(3.125~13.168)、3.172(1.748~5.975)、5.106(2.683~11.829)、4.913(2.284~10.716)、3.625(1.972~7.218)、2.618(1.327~4.721)。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患者的护理及其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2018, 17(9):788-79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7
摘要:
目的了解使用消毒型耦合剂B超探头的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预防因B超探头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使用消毒型耦合剂的B超探头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探头污染的细菌进行计数和鉴定,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采集B超探头样本95份,B超探头样本带菌率为28.42%,合格率为77.89%;不同科室中妇产科B超探头合格率最高,达92.00%,体检中心B超探头合格率最低,仅为38.46%;不同类型的B超探头中套避孕套/无菌手套后的阴道B超探头、心脏B超探头、腹部B超探头、套避孕套/无菌手套前的阴道B超探头的合格率均≥80%,阴道B超探头套避孕套后采样合格率最高(85.71%),B超高频探头合格率最低(57.14%),不同类型B超探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1,P=0.141);共检出4株MRSA,未检出CRAB。结论使用消毒型耦合剂的B超探头存在一定微生物污染,应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制定相应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进行监测和管理。
•2018, 17(9):792-79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8
摘要: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现状,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70所开展静脉注射和/或口腔诊疗的基层医疗机构。2016年4—9月,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方法,对70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基线调查。2016年2—12月,对70所基层医疗机构和11所市级医疗机构的重点科室进行消毒效果监测。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评议法进行风险评估,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水平。结果70所基层医疗机构分别包括7所县级医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所乡镇卫生院/卫生站和37所个体诊所。70所基层医疗机构中仅17.14%(12/70)的医疗机构有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或流程。手卫生设施配备不足,仅55.71%(39/70)的机构使用快速手消毒剂。84.29%(59/70)的机构规范安装紫外线灯,但仅17.14%(12/70)的机构能定期监测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仅有12.86%(9/70)的医疗机构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具备医疗污水和消毒效果自检能力的机构分别占2.86%(2/70)、11.43%(8/70)。70所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共采样816份,总合格率为96.20%(785/816)。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器材和透析用水的合格率均达到100%;合格率最低的是医疗污水(61.54%)。基层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低于市级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评估结果提示,灭菌器和透析用水是极高风险项目,手卫生、环境消毒和医疗器械是高风险项目。结论江门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存在多个薄弱环节,风险评估方法可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的风险管理重点,提升监测工作效能。
• 孙吉花,姜雪锦
•2018, 17(9):797-80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09
摘要:
目的应用倾向指数匹配法(PSM)提高各协变量的均衡性,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某大型综合医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出院的158 9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22.0软件对医院感染患者和非医院感染患者进行1∶1的PSM匹配,采用匹配后的均衡数据库分析医院感染对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经PSM共成功匹配2 388对,匹配成功比率为97.75%,匹配后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组间协变量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1、10 d,中位数差值为1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分别为33 618.38、15 004.93元,中位数差值为18 613.4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其他费用无统计学差异外,医院感染组床位费、西药费、中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化验费、诊查费、护理费、输血费、手术费、材料费、麻醉费均高于非医院感染组(均P<0.05),其中两组间西药费差值最大,为6 987.00元。结论PSM结果显示医院感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PSM可以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评价提供新方法。
•2018, 17(9):801-80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0
摘要:
目的研究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换药包、一次性呼吸机管道、一次性塑料鞋套)与复用医疗用品(导尿包、换药包、呼吸机管道、复用拖鞋)成本效益,探讨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复用医疗用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利与弊。方法采取作业成本法和定性分析法将供应室的生产活动看成是由一系列的作业所组成的,完成一项作业消耗一定的资源,并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对产品成本结构进行系统归纳,核算出实际成本。计算复用医疗用品替代一次性医疗用品减少的医疗废物产生量。结果复用导尿包成本12.15元/套,一次性导尿包成本16.00元/套,节省成本3.85元/套;复用换药包成本6.07元/套,一次性换药包成本5.50元/套,增加成本0.57元/套;复用呼吸机管道成本68.47元/套,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成本80.00元,节省成本11.53元/套;复用拖鞋成本0.03元/双·次,一次性塑料鞋套成本0.17元/双,节省成本0.14元/双·次。假设以上医疗用品复用替代一次性使用,以某院为例,2014年节约费用187 409.50元,减少的医疗废物量30 839.6 kg; 2015年节约费用133 243.64元,减少的医疗废物量43 517.5 kg。结论复用医疗用品的成本低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成本,推广使用复用医疗用品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少医疗废物产生,同时可节约国家有限的资源。
•2018, 17(9):806-80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1
摘要:
目的探讨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某综合医院中医科,2016年5—8月为干预前,采取传统管理方法,2016年9月—12月为干预后,运用颜色、标识、流程图等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对中医科实施管理。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检查结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理论知识测试总分分别为(71.90±10.89)分、(88.47±5.8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检查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及职业暴露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82.43%)高于干预前(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P=0.000),其中干预后物体表面、医生和保洁人员卫生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卫生手合格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目视化标识管理方法能够提高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感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2018, 17(9):810-81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2
摘要: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方法,为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及2016年1—1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为干预前组,2016年为干预后组。制定干预方案,并监测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及合理率。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监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027、3 820例。2012年1月起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使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由97.18%(998/1 027)下降至21.23%(811/3 820),“7类”手术患者由96.33%(210/218)下降至1.88%(25/1 33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1.14%上升至99.38%;用药时机合理率由76.05%上升至99.01%;疗程合理率由23.95%上升至99.06%;联合用药率由12.73%降低至0;术中追加药物合理率由11.72%上升至95.18%;干预前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类切口手术患者SSI发病率干预前为0.32%,干预后为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54)。结论有效的干预使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规范,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2018, 17(9):815-81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3
摘要:
目的了解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发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2 0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监测期间出现输液港相关感染的26例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2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进行该类手术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研究指标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输液港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监测期间,输液港植入患者共置管274 838 d,26例患者发生输液港相关感染,发病率为1.24%,日发病率为0.09‰;感染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30.77%);有糖尿病史(OR=3.61,95%CI:1.27~10.11)、置港时长≥90 d(OR=4.71,95%CI:1.65~13.22)、手术时长≥40 min(OR=3.60,95%CI:1.34~9.64)为患者发生输液港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植入输液港患者的监测和随访,特别是对患有糖尿病、置管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以利于输液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18, 17(9):819-82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4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方舱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方舱医院分别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与各类常用清洁消毒制剂进行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和医疗器械清洗,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并评价清洗、消毒效果。结果使用流动水及皂液和酸性氧化电位水洗手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含氯消毒剂、复合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7.10%、90.32%、90.32%,3种方法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和常规器械清洗方法对器械进行清洗,清洗后合格率均为100%。器械样本相对光单位(RLU)的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酸性氧化电位水清洗后均为0,常规程序清洗后分别为9.70、8.91、1.63,两种方法清洗后R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P=0.000)。结论与其他常用消毒剂相比,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洗手、物体表面消毒和器械清洗效果方面均能达到预期目的。鉴于其现场制取,使用方便,在方舱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显现出较强的有效性、兼容性及优越性。
•2018, 17(9):823-82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5
摘要:
目的分析2014—2016年陕西省细菌耐药监测网革兰阳性菌耐药率变化情况,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陕西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各成员医院革兰阳性菌数据,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年标准,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陕西省耐药监测网42所入网医院数据。2014—2016年各年份分别收集细菌43 830、48 258、61 8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分别为14 487株(33.1%)、15 303株(31.7%)和18 613(30.1%)株。革兰阳性菌来源居前5位的标本分别为痰(14 844株,30.7%)、血(8 873株,18.3%)、分泌物(6 271株,13.0%)、尿(5 225株,10.8%)和伤口脓液(2 449株,5.0%)。分离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属分别为葡萄球菌属(28 878株,占59.7%)、肠球菌属(10 207株,21.1%)和链球菌属(8 824株,18.2%)。2014—201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36.1%、45.2%和38.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0.5%、81.0%和83.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7%、0.8%和0.7%,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1%、2.0%和2.1%;非脑脊液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1.8%、6.1%和4.7%。结论本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及管理,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018, 17(9):827-83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6
摘要:
目的了解牙周梭杆菌血流感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牙周梭杆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牙周梭杆菌菌血症的检测方法。结果该例患者为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血培养检测出革兰阴性杆菌,该菌经基因测序鉴定为牙周梭杆菌,患者使用甲硝唑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通过文献复习发现牙周梭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在国内外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在牙周梭杆菌菌株鉴定上,9篇文献中5篇通过DNADNA杂交鉴定,3篇通过PCR鉴定,2篇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结论牙周梭杆菌在血液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可引起血流感染,常规方法鉴定困难,可以通过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对牙周梭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进行鉴定。
•2018, 17(9):831-83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7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内审员在医院评审工作中的作用,寻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培训和考核遴选一支院级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内审员队伍(由部分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组成),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C”、“B”、“A”条款的要求制定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路径,由内审员分组、分片对全院进行月度、季度检查,以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内审前消毒隔离项目的合格率最低,为43.9%,实施内审后上升至88.2%;实施内审后各项目的合格率上升至78.7%~92.0%。实施内审后各医院感染管理项目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内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实施内审整改追踪前,医院感染控制处针对检查结果下发整改反馈单后,科室整改措施执行率为78.6%;实施内审整改追踪后,科室整改措施执行率为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内审员队伍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体系和医院感染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得质量管理标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落实。
•2018, 17(9):835-83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8
摘要:
人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猪链球菌病列为B类疫病[12],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3]。人颅内猪链球菌感染通常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伴有耳聋、运动功能紊乱,重症患者发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导致多脏器衰竭及死亡[14]。猪链球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其感染病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猪链球菌引发的猪链球菌病在所有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报道,以北欧和东南亚地区最为突出,该病也已成为我国养猪场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23]。近几年虽很少发生人群疫情暴发,但仍有散发病例出现。本文对某院2013—2015年收治的经临床和病原学检查确诊的5例猪链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18, 17(9):838-84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19
摘要:
随着人们认识的增加,烈性传染性病毒不断被发现和鉴定,高致病性、高传播性的病毒往往由于变异,导致反复流行。如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多次暴发1931年首次分离到的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1];1937年发现于非洲,并于1999年传入美国且在多个州暴发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23];1944、1956、1965年分别发现于俄国克里米亚、非洲刚果和我国新疆巴楚地区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1967年分离出该病毒,被我国称为新疆出血热病毒(Xinjiang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XHFV)[4]。1967年在德国首次发现马尔堡病毒(Marburgvirus,MARV)[5];1976年发现,随后在非洲反复暴发流行的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OV)[6];1998—1999年在马来西亚暴发,2001—2009年连续在印度和孟加拉国流行的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78];2002年底出现,2003年在我国暴发流行的SARS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9];2012年出现于沙特阿拉伯,具有高致死率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10];2013年在我国多地出现的H7N9型流感病毒[11]。自2009年以来,中国加强了急性发热性疾病的监测与管理,发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该病由一种新型病毒引起,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sus,SFTSV)[12]。目前,上述病毒感染几乎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因此,针对其研制特效药物,对于提高其防治水平、保障我国国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8, 17(9):843-84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20
摘要:
目前,牙科综合治疗台(dental chair unit,DCU)已成为口腔科日常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DCU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提供口腔科各种诊疗服务过程中所需的物质(如气、水和电)和设备[1]。牙科手机、超声洁治器、三用枪头等均是DCU常用附属设备,上述设备均需要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dental unit waterlines,DUWLs)供水。若水路被污染,会将病原体带入患者口腔,并通过手机、三用枪等的喷雾作用污染空气及周围环境,可导致患者及医护人员发生医院感染[2]。20世纪60年代,英国牙医Blake[3]对牙科临床设备进行取样培养,检出大量细菌,首次报道通过DCU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2年李罡等[4]才对水源在牙科医源性交叉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总结。本文就DUWLs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影响因素、水质标准、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展开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2018, 17(9):848-85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9.021
摘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