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如何预防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来自中国武汉的经验

      2021(11):967-97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29

      摘要 (172) HTML (824) PDF 910.57 K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广州市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

      2021(11):976-98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781

      摘要 (79) HTML (302) PDF 442.97 K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的差异。 结果 儿童组21例,青年组24例,两组均无重症患者。儿童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征,青年组普通型比儿童组更常见(66.7% VS 33.3%,P < 0.05)。与青年组临床表现比较,儿童组咳嗽(33.3% VS 87.5%)、咳痰(33.3% VS 66.7%)和咽喉不适(28.6% VS 70.8%)少见(均P < 0.05),儿童发热时间更短(2.5 d VS 4 d,P < 0.05),但两组患者发热(76.2% 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青年组生化学指标比较,基线时儿童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L-6)更低(均P < 0.05),但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高;第1周儿童组CRP和SAA更低,但LYM、EOS、LDH和CK-MB更高(均P < 0.05)。儿童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均P < 0.05)。儿童组基线时LYM减少5例(23.8%),EOS减少3例(14.3%),第1周LYM和EOS均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儿童组7例(33.3%)肺部感染,单侧受累为主;青年组16例(66.7%)肺部感染,双肺受累为主。儿童组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7(12,25)d,青年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9(15,21)d,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 结论 儿童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与青年患者比较,儿童患者呼吸道症状、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和肺损伤更轻,免疫细胞恢复更快。儿童患者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需关注急性心肌损伤的可能性。青年和儿童患者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长,需延长监测上呼吸道核酸的时间。

    • 张家界市76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

      2021(11):984-99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938

      摘要 (101) HTML (343) PDF 820.03 K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为Delta感染病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8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医院收治的76例SARS-CoV-2变异株Delta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 结果 本次疫情涉及17个家庭,8个工作环境和场地中的76例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4.7±18.1)岁,高发于15~49岁人群。无症状感染者4例(5.26%),轻型17例(22.37%),普通型50例(65.79%),重型4例(5.26%),危重型1例(1.32%);76例Delta感染者中SARS-CoV-2核酸最低Ct值N值17.5,Lab值16.25,平均SARS-CoV-2核酸持续阳性时间为34.5 d,其中23例出院7 d后再次出现SARS-CoV-2核酸Ct值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感染早期98.68%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11.84%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出现轻度升高,少数患者肌酐和心肌酶出现异常;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比率分别为58.21%、5.26%和31.58%。其中55例(73.37%)出现肺部病变,以沿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样影改变为主要影像学特点,部分病例合并胸腔积液和实变。 结论 Delta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早期可伴AST/ALT升高。

    • 万古霉素对徐州地区2015—2019年MRSA最低抑菌浓度值飘移特征

      2021(11):991-99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277

      摘要 (86) HTML (209) PDF 877.59 K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变化趋势,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参考。 方法 按医院感染标准筛选2015—2019年徐州地区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MRSA共900株,收集其MIC值,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科室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分析相关特征。 结果 900株MRSA全部对万古霉素敏感,2015—2019年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均值分别为(1.058±0.232)、(1.100±0.272)、(1.108±0.266)、(1.122±0.273)、(1.147±0.298)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CU科室MIC均值分别为(1.159±0.303)、(1.253 ±0.344)、(1.320±0.331)、(1.413±0.289)、(1.451±0.278)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ICU科室MIC均值分别为(0.995±0.134)、(1.005±0.135)、(1.005±0.091)、(1.016±0.155)、(1.006±0.142)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ICU和非ICU科室MIC均值同年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1.5 μg/mL的比例逐年增加。 结论 2015—2019年徐州地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MRSA,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存在漂移,主要来自ICU科室。对ICU科室万古霉素MIC≥1.5 μg/mL的MRSA菌株及其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控,积极治疗,防止感染暴发。

    • 老年性痴呆患者隐匿性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2021(11):996-100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323

      摘要 (98) HTML (280) PDF 995.23 K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资料,从确诊患者中随机挑选部分患者作为建模组,并根据是否具备隐匿性分为隐匿性肺炎组、非隐匿性肺炎组,其余病例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用R4.0.3软件构建nomogram图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148例(隐匿性肺炎75例、非隐匿性肺炎73例)用于建模,68例(隐匿性肺炎37例、非隐匿性肺炎31例)用于验证。糖尿病(OR=2.565,95%CI:1.094~6.015)、重度痴呆(OR=3.079,95%CI:1.116~8.494)、痴呆病程≥10年(OR=5.782,95%CI:2.139~15.627)、年龄≥80岁(OR=2.737,95%CI:1.011~7.413)、长期卧床(OR=4.835,95%CI:1.716~13.625)为痴呆合并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通过该5项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验证组AUC为0.756,提示该模型诊断能力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良好;decision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获益性。 结论 年龄≥80岁、重度痴呆、痴呆病程≥10年、糖尿病、长期卧床是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个体化可预测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概率,从而尽早干预,改善预后。

    • 高黏液表型与基因型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的比较

      2021(11):1003-100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269

      摘要 (80) HTML (285) PDF 785.37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高黏液表型、毒力基因预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广东省4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拉丝试验判断菌株黏液表型,检测毒力基因和血清型情况,采用蜡螟模型计算菌株的半数致死率(LD50),比较不同高黏液(hm)表型和毒力基因型菌株LD50结果 共收集194株肺炎克雷伯菌,拉丝试验阳性菌株占40.2%(78株)。蜡螟试验结果显示,仅毒力基因iucA、iroB、fimH阳性菌株LD50低于相应的阴性菌株(P < 0.05)。iucA+iroB+fimH+hm全阳性组(n=58)、iucA阳性+iroB阳性+fimH阳性+hm阴性组(n=23)、iucA+iroB+fimH+hm全阴性组(n=28)3组LD50分别为(5.39±0.71)、(5.44±0.62)、(5.83±0.64)log10 CFU/mL,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但前两组分别与第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高黏液表型菌株中血清型K1、K2、K57检出率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 结论 仅依据高黏液表型预测hvKp准确性较低,与高黏液表型相比,毒力基因iucA+、iroB+、fimH+预测hvKp更准确。

    • 中国2017—2019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流行克隆特征

      2021(11):1008-101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980

      摘要 (92) HTML (445) PDF 1.17 M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我国流行的克隆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追踪、实时监控CRKP医院感染及防控提供实际数据支持。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7—2019年全国CRKP菌株相关文献,纳入可提供菌株采集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得出ST型别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创建最小生成树。 结果 最终纳入40篇文献,共2 094株CRKP菌株,分布在全国6个地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共15个省市,其中1 631株(77.89%)CRKP携带产KPC酶耐药基因,检出亚型主要为KPC-2型(1 014株,62.17%)。2 094株CRKP共检出12种耐药基因,其中KPC耐药基因在6个地区的检出占比均超过50%。859株CRKP经MLST,主要优势序列型别为ST11型(659/859,76.72%),且在全国6个地区均有分布。产KPC-2酶的ST11型菌株(581/659,88.16%)为我国流行的最主要类型。 结论 携带耐药基因的CRKP菌株在全国散播流行迅速,目前已遍布全国6个地区,应建立应对CRKP的综合防控措施,避免CRKP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 上海市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2021(11):1016-102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197

      摘要 (117) HTML (497) PDF 788.10 K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市市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采用问卷对39所上海市市级公立医院的分管副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专家访谈。专家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市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才配备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亮点等。 结果 39所市级公立医院中有37所(94.9%)设置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完备的市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应工作职责。30所(76.9%)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部门成员构成符合要求,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医疗副院长担任的有38所(97.4%)。有37所(94.9%)市级公立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31所(79.5%)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由医疗副院长直接管理,28所(71.8%)定位为职能部门。39所市级公立医院平均每239张床位配备1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符合规范要求,但在不同医院间存在差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专业方向主要为临床医学(59.0%),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专业方向主要为护理学(41.9%)。39所市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亮点主要是能够采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训方式(100.0%)、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预警机制(89.7%)、实行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和MDT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87.2%)等;建设难点主要集中在员工发展前景受限及晋升难(41.0%)、医院经费投入不够(33.3%)、岗位人员待遇低(23.1%)等问题。 结论 市级医院需要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优化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培养机制,落实人员晋升激励措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经费投入,保障科学规范资源配置,不断推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置换术后远期效果

      2021(11):1022-102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465

      摘要 (61) HTML (168) PDF 942.53 K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主动脉瓣单独受累感染性心内膜炎(IE)对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SAVR的自体主动脉瓣单独受累IE患者的病历资料,同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非IE对照组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术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累积发生风险,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 结果 共纳入2 821例患者,其中IE SAVR患者143例(IE组),非IE的SAVR患者2 678例(对照组)。IE组患者长期生存率低于非IE配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IE患者SAVR手术后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且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HR=2.811;95%CI:1.233~6.408)。IE组患者大出血累积发生率和主动脉瓣再手术率与非IE配对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与非IE对照组患者相比,自体主动脉瓣单独受累IE患者行SAVR后发生死亡、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更高。应加强对IE患者行SAVR后的密切随访,重点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

    • miR-216a-5p在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中的作用

      2021(11):1028-103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21

      摘要 (60) HTML (196) PDF 1.33 M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 < 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 < 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 < 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 < 0.05)。 结论 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 基于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ICU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分析

      2021(11):1035-104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152

      摘要 (147) HTML (551) PDF 882.91 K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暴发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对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1 091起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涉及68个国家及地区,2000—2006年是暴发事件发布的高峰期。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明确感染源的事件590起(占54.08%),依次是患者(37.46%)、环境(22.88%)、污染的医疗设备(15.09%);明确感染途径的事件占63.98%,依次是接触传播(73.78%)、侵入操作(15.19%)、呼吸道传播(8.17%)及胃肠道摄入(2.86%);医院感染病原体为:细菌类(83.68%)、病毒类(8.16%)及真菌类(7.52%);暴发案例控制主要根据传播途径及感染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国内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38.37%)高于国外(15.17%),国内ICU医院感染暴发检出的首要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32.56%),国外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20%)。 结论 医院感染暴发存在一定规律可循,应针对其暴发流行的特征,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感染的暴发。

    • 电子监测系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2021(11):1041-104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823

      摘要 (148) HTML (336) PDF 864.90 K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使用电子系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health care workers"、"electronic system "、" hand hygiene",以及"电子系统"和"手卫生"作为关键词,从Ovid、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CINAHL、ClinicalTrials.gov、知网和万方等网站检索,分析电子系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和可接受性。 结果 检索到2 736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11项结果表明,使用电子监测系统可以改善手卫生依从性,其中9个研究测得依从率增幅为10%~45%,2个研究分别指出手卫生次数增多16.28次和洗手液用量增加2.215 L;其余1个研究显示依从率降低3.6%,1个研究依从率基本没有变化。医务人员对电子系统产生抵抗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侵犯隐私、影响健康和设备自身缺陷。 结论 使用电子系统可以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但要考虑电子系统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未来应探索有效的实施方式,改进电子系统缺陷,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 8例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临床特征

      2021(11):1047-105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002

      摘要 (73) HTML (313) PDF 772.79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例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岁。6例有肺部感染,4例出现高热,3例淋巴结肿大,2例肝脾大,4例低蛋白血症,3例有骨质破坏,2例曾接受抗结核治疗。辅助检查:7例血常规白细胞显著升高,8例血红蛋白均有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3例患者经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治疗,症状改善后带药出院维持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3例病情严重、多器官衰竭自动放弃治疗出院。 结论 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 一起医务人员水痘暴发调查分析—一种少见的空气传播方式

      2021(11):1051-105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300

      摘要 (107) HTML (333) PDF 868.33 K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水痘暴发事件,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医院传播的原因。 方法 通过实地访谈、电话问询调查2020年10月5日—12月23日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人口统计学资料、水痘、带状疱疹相关流行病学史和疫苗接种史,并了解所有ICU住院患者水痘、带状疱疹发生情况及转归,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途径。 结果 2020年10月26日—12月2日,ICU共报告4例医务人员感染水痘,暴发持续时间为38 d。罹患者均为ICU护理人员,其中本科室护士2例,实习学生1例,轮转护士1例;一代病例1例,二代病例2例,三代病例1例,所有病例均否认其共同居住人员及近期生活中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例。ICU于9月28日—10月20日曾收治1例64岁老年女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收治时患者右腰部散在带状疱疹已结痂;首发病例曾在未佩戴手套情况下护理过该患者。在感染病例出疹前72 h使用休息室1的易感者水痘感染率为66.7%,使用休息室2的易感者均未发生感染。此次水痘暴发事件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725元。 结论 首发病例可能是由于未佩戴手套情况下护理1例免疫功能不全的带状疱疹病例引起,续发病例可能是吸入感染病例使用休息室后呼吸道分泌物在室内形成较高浓度的病毒颗粒气溶胶引起的水痘暴发事件。

    • 综述
    • IL-23/Th17通路在HBV相关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1(11):1056-106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79

      摘要 (75) HTML (260) PDF 805.11 K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细胞介素23(IL-23)与慢性炎症有着重要的联系,关于IL-23的研究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目前已有部分IL-23拮抗剂应用于临床。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性肝脏疾病(CLD)中,大多数研究显示血清IL-23的表达升高,并且可能与Th17细胞在HBV相关CLD中共同发挥促炎作用。现有关于IL-23与HBV感染的研究主要为临床数据相关性研究,对于作用机制的探索较少。该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中有关IL-23/Th17通路在HBV相关CLD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新进展

      2021(11):1062-106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810

      摘要 (71) HTML (274) PDF 811.63 K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但移植患者因接受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移植物、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等原因,术后并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风险增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目前公认用于预防allo-HSCT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显著减少移植后患者的肝损伤。移植后患者的免疫重建时间长且重建规律存在异质性,导致术后监测和预防性抗HBV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尚未能明确。本文对allo-HSCT后HBV再激活的发生机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及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高毒力高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进展

      2021(11):1069-107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949

      摘要 (95) HTML (440) PDF 804.51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病原菌,其毒力强,更易引起社区感染,患者感染hvKP后预后差、病死率高。令人担忧的是,高耐药的hvKP已经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hvKP的临床鉴定和主要的毒力因子,以及耐药菌株和高毒力菌株的重叠表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