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951-95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027
摘要:疫苗素养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一项基本健康素养。本文拟对疫苗素养的界定、分类、测量和研究现状作综述, 为提升居民疫苗素养, 提高疫苗接种率, 为有效建立免疫屏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022(10):957-96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905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31所医院的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31所医院均使用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 22.58%同时使用传统测压导管, 87.10%的医院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数量为1~2条, 54.84%的医院每月使用导管的患者例数≤10次, 58.06%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 93.55%的医院是护士参与导管的清洗与消毒。清洗消毒流程以"初洗-酶洗-漂洗-消毒-末洗"为主(96.77%), 多数医院会在每个步骤均对导管内部通道逐一进行注液和冲洗(93.55%), 初洗时间以3~5 min为主(48.39 %); 96.77%的医院选择化学消毒剂全浸泡的消毒方式, 消毒剂以邻苯二甲醛(38.71%)为主, 消毒时间以5~10 min为主(74.19%)。仅29.03%的医院对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进行灭菌, 其中以"一用一灭菌"(88.89%)和戊二醛浸泡10 h(66.67%)为主。消毒灭菌后的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主要垂直悬挂于胃镜储存间(51.61%), 38.71%的医院会对当日拟使用的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进行再次消毒。 结论 31所医院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消毒与灭菌情况存在一定不足和差异, 建议尽快制定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 以规范其清洗消毒流程。
•2022(10):964-97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815
摘要: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 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A组采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 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滤膜法采集内镜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3个位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 比较两组内镜灭菌合格率、菌落数和检出MDRO情况。 结果 共采集78条副送水内镜, A组和B组各39条, 共234份标本, A组和B组内镜灭菌合格率分别为61.54%、100%。A组钳子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2.05%, 送气/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9.74%, 副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74.36%, B组3个位点灭菌合格率均为100%。A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菌落总数范围分别为0~6、0~112、0~23 CFU, 分离MDRO 36株, 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将A组15条不合格的内镜转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后, 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达100%。 结论 对于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的内镜,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方法更有效。对内镜的微生物学监测不能仅局限于钳子管道的监测, 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需监测副送水管道, 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2(10):971-97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754
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与流行现状, 为推动消除丙型病毒性肝炎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 分析中国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患病、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及寿命损失年(YLL)的30年变化趋势与现状, 应用GraphPad Prism 8.0作图。 结果 2019年, 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总负担之标化DALY率约101/10万人年;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化发病率约47/10万; 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性肝病的发病率高峰在40~44岁, 标化患病率约1 247/10万。1990—2019年, 丙型病毒性肝炎总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均于2015年降到波谷, 之后4年急转上升; 标化DALY率30年持续下降。 结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以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性肝病为主; 因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周期短、疗效好,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颜丙新,颜丙芳,王体辉,田晓媛,马利君,张国清,骆兰荣,姜文国,孙喜红
•2022(10):977-98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709
摘要:目的 了解济宁市2012—202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情况进行分析, 比较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 结果 2012—2021年济宁市6月龄~5岁儿童中, 手足口病发病率为658.93/10万, 其中, 2018年发病率最高(1 094.63/10万), 2021年发病率最低(247.23/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中, EV-71型占27.89%, 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占34.59%, 非EV-71非CV-A16型占37.52%。6月龄~5岁儿童中, EV-71型估算发病率为131.04/10万, 2017年估算发病率最高(322.13/10万), 2021年最低(7.71/10万)。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 占76.25%。2016—2021年济宁市EV-71疫苗平均估算接种率为7.98%。EV-71型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EV-71型占比低于接种前, 下降4.80%。优势毒株为EV-71型的年份是2013年和2017年, 2018年起EV-71型占比开始降低, 2021年最低(5.16%)。 结论 济宁市EV-71型疫苗接种率比较低。接种EV-71型疫苗后, EV-71型估算发病率虽在2017年达到高峰, 但之后呈下降趋势, 毒株以CV-A16型和非EV-71非CV-A16型居多, 应进一步开展非EV-71非CV-A16分型, 研发多价手足口病疫苗。
• 刘珍如,吴安华,龚瑞娥,叶帆,吴红曼,周凤,付陈超,曾翠,张莹,汤紫媛,黄勋
•2022(10):984-99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771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 方法 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 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DB/11408—2007要求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其中动态空气监测选择第一台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切皮时、手术2 h或缝合结束、接台-麻醉-皮肤消毒时)进行采样, 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遇动态、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较低时即查找原因, 制定并实施管理措施。 结果 2010年5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采样共782间次, 合格763间次, 合格率97.57%。其中2018年6月静态空气采样6间, 合格率为33.33%, 针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采取整改措施, 2018年11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9.48%。动态空气监测结果显示, 2010年5月不同级别手术间动态空气监测结果均不合格, 2010年6月—2011年6月, 共进行空气动态采样103台次, Ⅰ、Ⅱ、Ⅲ级手术间合格率分别为90.00%、89.80%、95.45%。Ⅱ、Ⅲ级手术间不同位置回风口菌落数比较, 进门处回风口菌落数均高于内侧回风口,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Ⅲ级手术间不同时段动态空气采样菌落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且各级手术间菌落数均随手术进程而逐渐增加。 结论 洁净手术室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可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手术部细菌污染状况。
•2022(10):992-99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077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降低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MV)大于48 h的患者964例, 根据入院时间及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与干预组(2017年1月—2019年12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环集束化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住院期间病死率, 以及MV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结果 干预组665例患者, VAP发病率为12.95‰, 住院期间病死率为4.06%;对照组299例患者, VAP发病率为25.79‰, 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0.37%, 干预组患者VAP发病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干预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12.77% VS 43.94%, P<0.05);干预组同期重症医学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同期患者(0.52% VS 4.78%, P<0.05)。 结论 集束化管理措施可降低重症医学科VAP发病率、住院期间病死率, 也可降低MV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及感染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10):1000-100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034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CNSI)对患者手术后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长的影响, 为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NCNSI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构建协变量均衡的数据库, 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长。 结果 共纳入1 661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 83例发生NCNSI, 发病率为5.00%。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77对。匹配后,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96 487、44 691元, 直接经济损失为51 796元; 中位住院时间分别是27、10 d, 感染组额外延长17 d。感染组手术后的多项住院费用高于非感染组, 以实验室检测费、二次手术费、抗菌药物费和一次性耗材费增加最为明显。 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NCNSI可导致手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可为相关经济负担研究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2022(10):1006-101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593
摘要:目的 了解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不同病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预后,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某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 根据感染不同病原菌分成大肠埃希菌组、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 比较三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脑脊液(CSF)检查结果及预后。 结果 纳入90例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 主要以反应差(58.89%)、发热(53.33%)、拒乳(34.44%)及呼吸暂停(35.56%)为首发症状, 并且在早发和晚发型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中首发症状一致(P>0.05)。90例早产儿CSF培养阳性者44例, 大肠埃希菌组18例, 其他细菌组26例, 病原不明组46例。大肠埃希菌组和其他细菌组早产儿发热、并发症比例比病原菌不明组高(P < 0.05);母亲胎膜早破和分娩前发热的早产儿更容易患大肠埃希菌脑膜炎(P < 0.05)。大肠埃希菌组早产儿CSF细菌感染性炎症特征更明显, 血C反应蛋白(CRP)高, CSF外观浑浊, 更高白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 更低的糖含量(均P < 0.05);预后更差, CSF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更长, 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均P < 0.05)。 结论 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 特别是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病情重, 预后差, 临床需提高警惕, 早期诊断及治疗。
•2022(10):1015-10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956
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 可能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低于正常人群。HIV感染者应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针的优先群体, 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检索到HIV感染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序贯加强免疫的报道。故本文报告1例HIV感染者, 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 HIV得到良好抑制, CD4+T细胞计数正常, 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后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序贯加强免疫, 安全且具有高度免疫原性, 为指导该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提供参考依据。
•2022(10):1019-102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887
摘要:总结肺奴卡菌病合并曲霉感染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报告2例肺奴卡菌病合并曲霉感染病例。以奴卡、曲霉组合为检索词, 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到6篇中文文献; 以nocardiosis、aspergillosis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17篇国外文献, 进行文献复习。综合既往文献报道的病例及本组2例患者, 共计27, 其中男性15例, 女性12例。除1例溺水者外, 23例存在免疫受损, 3例合并结构性肺病基础, 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 初始抗感染失败后, 及时获取病原学证据, 针对肺奴卡菌病和曲霉进行治疗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肺奴卡菌病可能合并曲霉感染, 易发生于免疫受损或结构性肺病患者, 尤其是糖皮质激素使用者中, 及早获取病原学结果, 以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2022(10):1026-103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559
摘要: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 但长期使用ICS容易因局部免疫抑制并发各种感染。某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分别于2015、2019、2021年各收治1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 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考虑可能与ICS相关。本文拟分析该院收治的3例ICS相关肺结核病例的诊治经过, 结合现有研究探讨COPD合并ICS相关肺结核患者的诊治策略。
•2022(10):1031-103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968
摘要:长奈瑟菌引起的椎间隙感染非常罕见, 本研究报告国内首次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组织标本中分离出长奈瑟菌病例。病原菌经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分子测序技术均鉴定为长奈瑟菌, 并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 S-31对脑膜炎奈瑟菌的要求进行药敏试验及折点判读。临床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先后给予头孢噻肟/舒巴坦治疗6 d,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7 d, 患者明显好转出院。现报告此病例的诊治过程及长奈瑟菌生物学特征, 以期为椎间隙长奈瑟菌感染的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2022(10):1035-104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891
摘要:啮蚀艾肯菌是一种人类黏膜表面的定植菌, 常分布在口腔、上呼吸道等部位, 通常不致病。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 啮蚀艾肯菌可能引起感染。文献报道该菌多以颈部脓肿、肝脓肿、腹腔感染等为主, 胸腔、肺部感染罕见。本文通过报告啮蚀艾肯菌感染导致脓胸, 予以内科胸腔镜、外科胸腔镜治疗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好转的病例, 旨在提高临床对啮蚀艾肯菌引起脓胸的认识, 做到早诊早治。
•2022(10):1041-104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963
摘要:近年来, 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其在抵御白念珠菌侵袭性感染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被广泛认可。本文从肠道益生菌、共生菌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短链脂肪酸三个方面论述肠道微生物抵御白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作用与机制,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 顾安康,张宇
•2022(10):1048-105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248
摘要:海分枝杆菌属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主要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近年来, 国内已报道了许多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 以及局部感染暴发事件。但目前对海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基因组一般特征, 菌株的致病性及毒力, 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仍有不足, 其感染后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对海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