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结核分枝杆菌Rv3529c蛋白的生信分析及原核表达

      2023(6):621-62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42

      摘要 (149) HTML (355) PDF 1.58 M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Rv3529c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 方法 利用UniproKB数据库、PredictProtein服务、AlphaFold系统、SWISS -MODEL服务、ProtParam蛋白分析工具、ProtScale、DeepTMHMM服务和SignalP-5.0服务、ProtCompB方法、IEDB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对Rv3529c编码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及免疫表位进行分析预测。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表达质粒载体pET-32a-Rv3529c并进行原核表达,运用UniprotKB数据库的Blast工具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采用MEGA 11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间相互作用。 结果 Rv3529c基因全长1 155 bp,共编码384个氨基酸。Rv3529c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3.35 kDa,等电点为6.04,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预测该蛋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或细胞膜上,存在多个抗原抗体表位,与多个蛋白质有相互作用。经克隆、表达、鉴定、纯化后获得浓度和纯度较高的Rv3529c蛋白。 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Rv3529c蛋白,并初步预测其结构及功能。

    • 2013—2018年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2023(6):629-63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46

      摘要 (104) HTML (336) PDF 889.84 K (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制定结核病疫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1 716例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及临床信息,采用比例法测定9种常用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并分析其耐药特征变化。 结果 结核病患者的总耐药率为24.07%(413/1 716),耐多药率为3.73%(64/1 716)。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链霉素(SM)13.34%(229株)、异烟肼(INH)10.08%(173株)、利福平(RIF)5.19%(89株)、乙胺丁醇(EMB)4.49%(77株);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为:氧氟沙星(OFX)3.15%(54株)、卡那霉素(KAM)2.51%(43株)和卷曲霉素(CPM)2.51%(43株)、对氨基水杨酸(PAS)1.98%(34株)、丙硫异烟胺(PTO)1.46%(25株)。耐药谱结果显示,413株菌分布在68种不同耐药类型中,单耐药中SM、多耐药INH+SM组合、耐多药组合中INH+RIF和INH+RIF+SM组合的耐药率较高。初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0.13%(216/1 073)、2.80%(30/1 07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30.64%(197/643)、5.29%(34/64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均P<0.05)。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高(29.25%),2~2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低(13.56%),各年龄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耐药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仅耐多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 结论 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仍然较为严重,耐药谱结果显示耐药类型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较高,复治患者耐药率较高,耐多药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规范治疗,同时开展耐药筛查,减少耐药患者产生,加强耐多药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防止传播。

    • 2021年甘肃省尿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23(6):637-64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729

      摘要 (99) HTML (270) PDF 963.36 K (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21年甘肃省医院临床尿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甘肃省2021年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尿标本病原菌的耐药监测资料,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1版标准判断药物敏感性,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2021年尿标本中纳入分析的细菌共13 980株,革兰阴性菌占76.5%(10 692株),革兰阳性菌占23.5%(3 288株)。男性患者检出菌株占40.5%(5 656株),女性患者占59.5%(8 324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男性患者中>30%。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1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2%。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20%,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5%。 结论 不同性别患者尿标本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均有不同,临床可根据本地区耐药监测情况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19—2022年甘肃省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23(6):646-65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38

      摘要 (39) HTML (246) PDF 950.82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该地区ICU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9年1月—2022年12月各医院ICU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监测资料,使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E试验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和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9—2022年甘肃省ICU临床分离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4.5%、75.0%、75.9%、75.5%,均以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均在25%左右,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3.9%、43.3%、41.8%、42.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3.9%、82.4%、81.8%、77.5%。粪肠球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5.229,P=0.021)。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33.9%,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 < 0.05)。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等多种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 < 0.05)。MRCNS、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 < 0.05)。 结论 2019—2022年甘肃省ICU临床分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上升且耐药现状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加强病原菌监测及耐药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及耐药菌的交叉传播导致更多耐药菌的出现。

    • 2013—2022年河北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2023(6):655-65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93

      摘要 (34) HTML (207) PDF 881.21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5所医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WHONET软件对2013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7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22年河北省共检出18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标本主要为血(129株,69.0%)、脑脊液(20株,10.7%)、胃液(14株,7.5%)及其他(18株,9.6%);70株(37.4%)分离自男性,117株(62.6%)分离自女性;新生儿科(42株,22.5%)和妇产科(41株,21.9%)为最常见的来源科室;年龄分组上,青年人(74株,39.6%)最多,其次为新生儿(39株,20.9%)。该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唑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7.8%、98.6%、98.0%、98.4%和96.3%。 结论 2013—2022年河北省临床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多来源于血标本,感染人群以青年和新生儿为主,该菌已出现一线治疗药物的非敏感株,需持续关注。

    • 湖南省HIV-1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3(6):660-66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000

      摘要 (70) HTML (250) PDF 884.18 K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艾滋病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HIV BREF)对44例LLV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t检验、F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44例LLV人群中,男性29例(65.91%),45~59岁年龄组16例(36.36%),37例(84.09%)服药依从性较好,7例(15.91%)服药依从性差,存在漏服药物的情况。LLV患者生存质量总均分为(68.58±6.04)分,生理领域均分为(10.77±1.4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生活居住地、职业、月收入水平、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生理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B心理=0.449,P心理=0.048;B环境=0.851,P环境=0.028)、月收入水平(B独立性=1.072,P独立性=0.006;B环境=0.989,P环境=0.026)、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B生理=-1.665,P生理=0.002)等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的重要因素。 结论 LLV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应更加重视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

    • 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与普通化脓性脑膜炎的对比分析

      2023(6):667-67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001

      摘要 (76) HTML (270) PDF 885.26 K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转归的不同,为临床早期鉴别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转归的差异。 结果 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重症组60例,普通组75例。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史所占比例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增高(均P<0.05),反应差、惊厥、神志异常、呼吸增快、心率增快、低氧血症、血小板计数降低、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重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高于普通组,脑脊液糖浓度低于普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组(均P<0.05)。反应差、肝功能损伤、低氧血症、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升高及脑脊液糖浓度降低是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早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鉴别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做到早期识别、积极治疗。

    • 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特征

      2023(6):674-67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252

      摘要 (91) HTML (255) PDF 865.91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者中男性4例,平均年龄35.2岁。脑脊液检出马尔尼菲篮状菌平均时间8 d。脑脊液改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头颅影像检查主要表现为颅内感染灶。5例患者结局均死亡,其中2例误诊为中枢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病情危重入院不足1周死亡,1例经过有效抗真菌治疗但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3例既往接受过规范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 结论 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

    • 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诊断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2023(6):680-68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28

      摘要 (87) HTML (263) PDF 1.06 M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CT-GPLB)诊断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22年8月109例临床怀疑肺感染性疾病患者CT-GPLB病原学诊断结果,并与痰、血、支气管镜常规病原学检查诊断结果比较。 结果 109例肺感染性疾病患者中,47例(43.1%)明确病原体,其中真菌24例(其中1例与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细菌9例,结核分枝杆菌12例,病毒1例,快速生长型偶发分枝杆菌1例。CT-GPLB病原学诊断率42.2%,另1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但其他检查方法阴性。CT-GPLB组织培养阳性率21.1%,病理学阳性率28.4%,肺组织涂片阳性率7.3%。CT-GPLB肺组织病原体总诊断率42.2%(46/109)高于痰标本检查4.1%(3/73)、血标本检查3.1%(1/32)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9.8%(8/82)。CT-GPLB组织培养阳性率21.1%(23/109)高于痰培养阳性诊断率2.7%(2/73)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诊断率7.3%(6/82)。 结论 CT-GPLB组织检查对明确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诊断率高于常规病原学检查方法。

    • 4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2023(6):688-69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462

      摘要 (134) HTML (372) PDF 1.25 M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4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80岁,男性23例,女性20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的18例,发病多见于冬春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可伴有咳嗽、肌肉酸痛、畏寒等症状。28例(65.12%)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正常,21例中性粒细胞计数(N)升高,32例淋巴细胞计数(L)降低;43例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26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2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33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5例患者存在呼吸衰竭,9例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HRCT)主要表现为单侧肺下叶实变影,右肺多见,13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肺泡炎,分泌物少。43例患者mNGS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数范围为1~21 269。40例患者接受了含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病原体明确后调整为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43例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00 d,均好转出院, 无死亡病例。 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以高热起病,累及肺部,有禽类接触史,mNGS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亦有效,部分患者进展为重症病例,但总体预后良好。

    • 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价值探索

      2023(6):695-70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73

      摘要 (102) HTML (308) PDF 1.05 M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从源头上促进呼吸危重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方法 以2012—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专科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对比该体系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共纳入出院病例2 947例,其中实施前病例1 105例,实施后病例1 842例。出院诊断中涉及感染病例2 643例,占89.7%,其中实施前963例(占87.1%),实施后1 680例(占91.2%)。实施后在感染病例占比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实施前下降2.9%(97.0% VS 94.2%,P<0.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2.4%(244.4 DDDs VS 214.1 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4.4%(131.0 DDDs VS 112.2 DDDs),均由高位波动转为线性下降(P<0.001)。 结论 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精准使用,临床诊疗团队是该体系的核心,新兴诊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 口腔诊疗诊前过氧化氢溶液漱口的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

      2023(6):701-70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19

      摘要 (103) HTML (295) PDF 920.30 K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诊疗诊前漱口执行情况,探讨气溶胶污染防控改进措施。 方法 选取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2020年7—12月为基线调查期,2021年1—6月为项目干预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监测各科室诊前漱口执行率及过氧化氢漱口液人均用量,比较各科室干预前后效果及各科室间差异。 结果 实施诊前漱口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后,各科室诊前漱口执行率均有提升,总体执行率从干预前的39.28%提高至干预后55.30%(均P<0.05)。除修复科外,干预后其他科室过氧化氢溶液人均用量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均P<0.05),牙周科、牙体牙髓科、种植科过氧化氢溶液用量全年处于较高水平,干预后分别为(52.605±12.293)、(22.495±1.943)、(23.879±1.673) mL/人次。 结论 将诊前漱口执行情况作为一项口腔专科目标性监测指标,可明确口腔感染防控的重点环节及重点科室,为制定针对性的口腔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 “3步揉搓法”在新冠隔离病区医护人员脱摘防护用品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2023(6):707-71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76

      摘要 (120) HTML (323) PDF 857.34 K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3步揉搓法"在新冠隔离病区医护人员脱摘防护用品过程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4-6月参加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隔离病房支援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35人, 在脱摘防护用品前, 每名医护人员分别进行"3步揉搓法"、"6步揉搓法"两种卫生手消毒法各1次, 比较两种方法卫生手消毒前后最外层手套正面、背面、指缝3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结果 两种卫生手消毒法消毒前后的最外层手套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6步揉搓法"卫生手消毒后最外层手套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76%(5/105), "3步揉搓法"卫生手消毒后最外层手套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71%(6/10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3步揉搓法"时的手卫生规范率(91.43%)高于使用"6步揉搓法"时的手卫生规范率(7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3步揉搓法"与"6步揉搓法"在新冠隔离病区医护人员脱摘防护用品过程中的消毒效果一致, 但实施"3步揉搓法"时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规范率高, 因此, "3步揉搓法"有助于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在临床工作中易于推广和接受。

    • 病例报告
    • 出芽短梗霉致肺部真菌感染1例并文献回顾

      2023(6):712-71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438

      摘要 (93) HTML (274) PDF 965.42 K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出芽短梗霉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暗色酵母样真菌, 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免疫力患者中感染极其罕见。本文报告一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女性感染出芽短梗霉病例, 该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临床表现不典型, 行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查见出芽短梗霉生长, 行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明显好转。通过文献回顾, 发现全球报道亦少见, 共31例患者,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1例, 年龄4月龄~79岁, 2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无感染高危因素, 余有基础疾病、继发性免疫抑制、外伤、移植等病史。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与受累系统相关, 经抗真菌治疗好转及痊愈24例, 7例死亡。近来年真菌感染越来越常见, 出芽短梗霉所致真菌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 无免疫缺陷机体亦可能感染。通过mNGS检查可有效检测病原菌, 从而及时诊断, 缩短病程, 有效治疗。方法结果结论

    • 放射根瘤菌致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首例报告

      2023(6):718-72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90

      摘要 (72) HTML (250) PDF 926.90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放射根瘤菌致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回顾性收集1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放射根瘤菌急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患者右眼白内障手术后4 d, 出院后因"右眼急性化脓性眼内炎"收住入院。入院当天即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取出、后囊膜切开等手术, 术中取玻璃体液培养, 结果为放射根瘤菌, 可能是接触蔬菜根上的土壤后触摸眼结膜引发感染。采用敏感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全身用药)和左氧氟沙星(局部滴眼)治疗, 术后21 d眼部症状稳定, 矫正视力为20/133, 眼部感染治愈出院。此病例为国内首例白内障手术后放射根瘤菌急性眼内炎, 临床应重视由该菌引起的眼部感染, 白内障手术后或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应避免接触土壤, 出现症状需及时送细菌培养, 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精准治疗。

    •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2023(6):721-72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425

      摘要 (89) HTML (238) PDF 886.38 K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起病的患者, 相继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 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结合鸟禽类接触史, 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经多西环素、莫西沙星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合文献复习,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诊治方案,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以头痛起病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认知, 尽早诊断及治疗, 避免误诊漏诊。

    • 综述
    • 噬菌体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2023(6):724-73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085

      摘要 (151) HTML (341) PDF 944.22 K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重耐药菌防控的有效性、生物膜的有效清除、水源性传播病原体的鉴定与防控、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持续有效性等都对医院感染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 也可以传递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噬菌体在降低多重耐药菌和清除生物膜中所展示出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使其具有成为医院感染防控新方法的潜力。本综述总结噬菌体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相关研究, 包括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清除生物膜方面的优势, 以及在医院感染病例识别、环境清洁消毒、水源性传播防控和医院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IL-17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23(6):731-73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857

      摘要 (96) HTML (378) PDF 1.04 M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当前全球常见的感染性致病菌, 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SA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更加困难。寻求新型有效的抗菌药物替代品或者疫苗至关重要, 这也是目前乃至未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报道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于SA的清除和预防至关重要, IL-17家族种类繁多、机制复杂, 人体IL-17与SA携带之间的联系虽尚未被广泛研究, 但大多数的动物试验结果也带来了克服SA感染的希望。IL-17信号通路的优势也驱使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其在免疫方面的作用, 有望成为抗SA疫苗制剂的关键靶点。本文对IL-17及其信号通路、与SA感染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结果结论

    • 抗IFN-γ自身抗体相关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2023(6):738-74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882

      摘要 (105) HTML (235) PDF 860.75 K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IFN-γ自身抗体引起成人免疫缺陷, 从而导致机会性致病菌感染, 是最近出现的医学问题。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是抗IFN-γ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最常见的感染, 近年来抗IFN-γ自身抗体相关的NTM感染不断增多。本文就抗IFN-γ自身抗体相关NTM感染的致病机制、NTM物种、临床表现及免疫调节辅助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为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此病, 避免误诊和漏诊, 并在合理治疗等方面提供帮助。方法结果结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