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勋,冯录召,杜小幸,韩克军,李家斌,卢洪洲,卢金星,马小军,彭质斌,王大燕,王一民,肖永红,徐金富,曾玫,张阳,赵赛,宗志勇,吴安华,李六亿,刘运喜
•2023(8):871-88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814
摘要:为了加强中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流感疫苗的接种,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联合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制定了《中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专家意见, 主要关注了7个临床相关问题, 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证据质量评估表对研究进行证据评级, 最终形成推荐意见。指南强调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降低自身流感患病率可有效减少医院传播风险。本指南建议: 如无禁忌证,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均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推荐对感染传播风险极高的工作人员、高危人群和孕妇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另外, 指南还提供了疫苗的选择、接种时间及接种频次的建议。鉴于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且地区差异明显, 本指南建议进一步加强关于流感疫苗接种的健康教育, 根据各个省市区具体情况, 采取"多元化"方法, 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接种活动。
•2023(8):886-89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262
摘要:目的 了解心脏瓣膜术后医院感染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感染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0月某院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术后是否发生CR-GNB感染分为CR-GNB组和非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non-CR-GNB)组, 选取同时期非感染患者, 按年龄、性别与不同感染组(CR-GNB组和non-CR-GNB组)分别进行2:1配对, 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 结果 11 120例瓣膜手术患者, 术后296例(2.7%)发生医院感染, 其中170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 126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中, 62(36.5%)例归为CR-GNB组, 108例(63.5%)为non-CR-GNB组。CR-GNB组患者检出112株CR-GNB, 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48株, 42.9%), 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仅对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5%、5.3%)。各组比较, CR-GNB组较non-CR-GNB组患者、CR-GNB组较非感染组患者、non-CR-GNB较非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更长, 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更高(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心脏外科瓣膜术后患者CR-GN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CR-GNB组和non-CR-GNB组患者全因病死率(31.8%, 54/170)高于非感染组患者(5.0%, 17/340;P < 0.05)。 结论 加强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优化手术操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2023(8):894-90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552
摘要:目的 比较BACT/ALERT VIRTUO和BACTECTM FX两种血培养系统对模拟菌血症标本的检测能力。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模拟的血培养, 选用血流感染常见的3种革兰阴性杆菌、2种革兰阳性球菌、1种专性厌氧菌和两种念珠菌, 9种检测的抗菌药物。比较的系统为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系统配合FA Plus需氧瓶(FA+)和FN Plus厌氧瓶(FN+), BACTECTM FX血培养系统配合含树脂的需氧培养瓶(AF)和含溶血素的厌氧培养瓶(ANF), 检测每种微生物的检出率和阳性检出时间, 并用色谱方法检测FA+、FN+、AF和ANF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和氟康唑的吸收率。 结果 在模拟的血培养中, 在有抗菌药物的情况下, 几种培养瓶的阳性检出率为VIRTUO系统的FN+(42/50, 84.00%)>VIRTUO FA+(30/50, 60.00%)>FX AF(20/50, 40.00%), FX ANF溶血素厌氧瓶因为无抗菌药物吸附能力, 检出率为0。FA+、FN+、AF和ANF的阳性检出时间中位数分别是13.96、16.22、20.30 h和>120 h。抗菌药物浓度测试结果表明, VIRTUO FN+厌氧瓶对美罗培南的吸附效果非常显著, 2 min时即可吸附约90%的美罗培南。 结论 两个系统在有抗菌药物存在时, 检出率及阳性检出时间均有差异。对微生物的检出, 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系统要优于BACTECTM FX血培养系统。
•2023(8):901-90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65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清蛋白比值(CRP/ALB)与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157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108)和预后不良组(n=49), 分析SII和CRP/ALB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以及对DFU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并分析DFU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DFU患者SII和CRP/ALB随Wagner分级增加及感染程度和缺血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均P < 0.05);SII、CRP/ALB与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与清蛋白、踝肱指数呈负相关(均P < 0.05)。SII、CRP/ALB预测DFU患者不良预后最佳界值分别为427.5、3.05,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CI: 0.715~0.879)、0.869(95%CI: 0.809~0.930), 均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C反应蛋白、清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踝肱指数、糖化血红蛋白、SII、CRP/ALB是DFU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SII和CRP/ALB与DFU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可以用于评估DFU患者的预后。
•2023(8):907-91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810
摘要:目的 比较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 探索头面部尺寸与口罩适合性检验的关系。 方法 选取北京市6所医院的320名医务人员, 使用直角规、弯脚规、皮尺进行头面部尺寸测量, 采用TSI公司8038/8048型口罩适合性测试仪, 对某品牌的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 结果 320名受试者拱形、折叠形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分别为44.38%、84.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65, P < 0.00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 形态面长对口罩适合性检验结果有影响, 形态面长较长的人群佩戴拱形口罩的适合性较好, 而形态面长较短的人群佩戴折叠性口罩的适合性较好。聚类分析显示, 拱形口罩在较大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小脸型人群, 而折叠形口罩在较小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大脸型人群。 结论 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存在差异, 形态面长、佩戴者脸型是影响口罩适合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可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的参考依据, 为医务人员选择适合的口罩提供指导。
•2023(8):913-9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96
摘要:目的 评价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60条胃肠镜检查后的内镜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 将内镜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镜管道刷洗阶段, 试验组内镜采用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刷洗内镜, 对照组内镜采用清洗消毒员手工刷洗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内镜管道刷洗时间及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内镜总体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 P=0.009), 其中试验组胃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33% VS 86.89%, P=0.016), 肠镜消毒合格率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90.00%, P=0.299)。试验组内镜管道刷洗时间长于对照组[(158.76±17.46)s VS (117.44±13.59)s, P < 0.001]。试验组刷洗前后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0.87±0.80)分VS (2.84±1.08)分, P < 0.001], 其中刷洗前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50)分VS (1.20±0.46)分, P=0.743];试验组刷洗后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2.10±1.13)分VS (4.04±1.36)分, P < 0.001]。 结论 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可提高内镜消毒质量, 减轻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
• 毕正琴,张洋洋,黄子怡,田信,张云,李贤煌,黄茜,马久红
•2023(8):919-92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008
摘要:目的 分析两种器械对内镜钳子管道表面粗糙度(Ra)及细菌黏附性的影响。 方法 截取等长全新聚四氟乙烯(Teflon)管弯曲固定后, 分别使用清洗刷(A组)、活检钳(B组)在不同通过次数下模拟临床操作, 检测钳子管道Ra与表面形貌; 将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各组Teflon管上, 检测表面菌落形成单位与细菌黏附量。 结果 无器械通过的Teflon管表面光滑无划痕, 随着通过次数增加, 表面划痕逐渐密集, 以清洗刷更明显。通过次数为0、50、100、200时, A、B两组间Ra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通过次数为500时, 两组间Ra比较, A组>B组(P < 0.01)。两组内不同通过次数时的Ra比较, 0次与50次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0次时的Ra均 < 100、200、500次的R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无器械通过的Teflon管表面生物膜分布均匀, 随着通过次数增加, A组Teflon管表面生物膜覆盖较为紧密, 且可见划痕处黏附的菌落。A、B两组间菌落计数在0、50、100、200次的情况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500次的情况下, A组>B组(P < 0.01)。A、B两组通过次数为50、100、200时的菌落数分别与通过次数为0时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次数为500时, A组的菌落数均值>0次(P < 0.01), B组与0次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 结论 内镜清洗刷和活检钳反复通过钳子管道, 均会增加内镜钳子管道的Ra, 导致细菌黏附量增加, 以清洗刷作用更为明显, 提示临床应加强对器械的使用管理并研发更好的清洗工具。
• 陈美利,景照峰,黄合田,耿粹,成蕾,吕玉凤,高佳,孟梅,陈冬梅,郎庆华,高科,张建英,陈小羽,蒋石艳
•2023(8):925-93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240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五类七种”目标性监测MDRO的相关资料。2019年7—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20年1—6月为干预后阶段。根据2019年风险评估的结果,引入PDCA循环法对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执行率。 结果 干预前共纳入MDRO感染患者124例,干预后纳入129例。干预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9.43%)高于干预前(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为82.83%,高于干预前的6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知晓情况、危急值报告、开具隔离医嘱、经荧光监测床单位清洁消毒、操作前后执行手卫生、MDRO早交班、通知接诊科室采取隔离措施、执行终末消毒8项措施的执行率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为8.08%,低于干预前的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由60.78%下降至48.13%,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35.35%下降至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可提高MDRO防控措施执行率,使MDRO检出率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提高的前提下得以降低。
•2023(8):932-93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244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探讨术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进行心胸外科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肺部感染菌株是否为多重耐药菌(MDRO)分为MDRO组和非MDRO组,统计MDRO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分析术后肺部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23 905例老年患者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89例,感染发病率为1.21%;123例为MDRO肺部感染(MDRO组),166例为非MDRO肺部感染(非MDRO组)。与非MDRO组比较,MDRO组患者患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10 d、留置导尿管时间>10 d、留置中央静脉导管时间>10 d、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的比例更高,入住ICU日数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是心胸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14株,其中137株为MDRO,以铜绿假单胞菌(38株,27.73%)、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22.63%)为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68%;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的耐药率为0。 结论 心胸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MDRO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的数量与术后肺部MDRO感染密切相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术后肺部MDRO感染的发生。
•2023(8):939-94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21
摘要:目的 应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分析宜昌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感染趋势、分布特征、流行状况,为该地区NTM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0年间宜昌地区在某院就诊的疑似结核病患者的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经萋-尼抗酸染色涂片、MGIT 960快速培养和改良罗氏培养检出的所有分枝杆菌阳性标本进一步经荧光PCR熔解曲线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MTB)及NTM菌种。以全基因组测序(WGS)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荧光PCR熔解曲线法鉴定MTB及NTM的准确性,总结该地区N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 共收集7 496份分枝杆菌阳性标本,经荧光PCR熔解曲线法鉴定,检出6 997株(93.34%)MTB与499株(6.66%)NTM。NTM菌种鉴定共确定469株(93.99%)NTM菌种,其余30株(6.01%)为未知菌种。检出最多的NTM为胞内分枝杆菌(189, 37.88%),其次依次为脓肿分枝杆菌(68株, 13.63%)、戈登分枝杆菌(25株, 5.01%)。选择荧光PCR熔解曲线法鉴定的22株MTB和18株NTM行WGS,符合率为98.15%,灵敏度为99.80%,特异度为93.54%。分析NTM流行特征发现,该地区NTM检出率逐年升高,自2016年的3.56%上升至2020年的13.21%。NTM阳性患者中,男性占57.52%(287/499),52.30%的患者(261/499)集中在55~74岁年龄段。 结论 宜昌地区NTM流行率呈快速增加趋势,以脓肿、戈登、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可有效快速辅助诊断。老年人NTM感染风险高,临床上鉴别诊断NTM意义重大。
•2023(8):945-95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85
摘要: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住院化学治疗(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并发脓毒症情况,探讨其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某三级教学医院小儿内科819例急性白血病确诊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监测期间出现脓毒症的患儿为病例组,按照1∶2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且白血病类型相同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及研究指标的差异,分析白血病化疗相关脓毒症危险因素,以及血标本病原体分布和药敏情况。 结果 81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发生脓毒症51例,发病率为6.23%。按照1∶2的比例配对,纳入102例患儿为对照组。血标本检出病原体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72.4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株(27.59%),以缓征链球菌为主。使用糖皮质激素(OR=13.20, 95%CI: 3.42~155.8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OR=38.09,95%CI: 12.06~357.61)、血清清蛋白<35 g/L(OR=7.61,95%CI: 2.11~39.76)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应加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感染监测、防控与随访,尤其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血清清蛋白水平较低的患儿,以减少医院感染并发脓毒症的发生。
•2023(8):953-95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219
摘要: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现况、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入住某院CICU行手术治疗并术后合并VAP的CH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VAP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 结果 共纳入患儿677例,呼吸机通气时间为2 546 d,51例发生VAP,VAP发病率2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无肺部感染、有肺动脉高压、使用体外循环时间长、急诊或亚急诊手术CHD患儿的术后VAP发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例送检培养阳性患儿中,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88.8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4株)等;革兰阳性菌2株(7.41%),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1株(3.70%),为白念珠菌。 结论 儿童CHD手术后VAP发病率较高,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急诊手术、肺部感染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
•2023(8):958-96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252
摘要:目的 了解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3年1月17日—2月4日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调查200所医院284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包括三级医院45所,二级医院155所,其中56所(28.0%)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置充足。不同等级、床位数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置充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配置充足率优于二级医院,床位数为100~500张者配置充足率最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46~66岁(占50.4%)、女性(占94.4%)居多,专业背景以护理专业为主(占80.0%),学历硕士者仅占7.0%,高级职称占44.8%。虽医疗工作年限>20年者占61.6%,但医院感染工作年限 < 5年者却高达43.3%,已取得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证书者占91.9%。 结论 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人才队伍建设。
• 陈廷寅,冯嵩
•2023(8):964-97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547
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基于临床数据中心的可疑呼吸道传染病发现与预测模型, 实现对可疑传染病的发现与预测。 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数据, 基于历史传染病数据进行病历结构化建模, 构建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图谱, 利用XGboost算法和知识图谱推理技术形成发现与预测合并决策模型, 并使用医院历史数据做交叉验证, 得到准确度较高的模型。 结果 发现与预测模型的平均查准率为92.55%, 查全率为91.49%, 综合F1值为92.01%, 均优于单独的知识图谱模型或XGboost模型, 将模型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和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进行集成, 应用于对真实临床病例的预测。 结论 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针对新发可疑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预测, 辅助医院及时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 减少传染病发生早期时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
•2023(8):972-97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360
摘要:耳炎苏黎士菌为少见条件致病菌, 常定植于皮肤和外耳道, 多引起中耳炎, 血流感染病例罕见。本文报告1例耳炎苏黎士菌脓毒症合并重症肺炎病例及其抗感染治疗过程, 旨在提高临床对耳炎苏黎士菌血流感染的认识, 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3(8):975-97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283
摘要:胰腺结核相对罕见但预后良好, 手术、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具有较好疗效。然而, 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均缺乏特异性, 极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而行不必要的手术切除。本文报告2例经手术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胰腺结核病例及其诊治过程, 旨在提高对胰腺结核的认识。
•2023(8):978-98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50
摘要:人型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具有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的已知最小原核型微生物。在人体中, 其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而在成人颅内感染中极为少见, 且引起的颅内感染在诊断、治疗、预后管理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共识。本文报告1例成人因车祸伤行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人型支原体颅内感染的病例, 旨在为临床此类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 朱昱蓉,刘荣华
•2023(8):983-98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720
摘要: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是一种有荚膜的革兰阴性粗短杆菌, 是临床上重要的机会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基因间存在差异, 依据系统发育树可分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Ⅰ)、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 KpⅡ)和变栖克雷伯菌(Klebsiella variicola, KpⅢ), 三者生态分布、基因型、耐药性、毒力特征以及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 为感染性疾病精准治疗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对KpⅠ、KpⅡ、KpⅢ的鉴定、流行特点及致病特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8):990-99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546
摘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学中, 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既能规避传统面对面教学方式带来的感染风险, 又有助于弥补医学生临床实践时间和试验资源不足的缺憾, 促进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本文主要阐述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特点, 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程等。
•2023(8):995-99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812
摘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