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3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唐山地区高龄孕妇携带的无乳链球菌药物敏感性和分子特征研究

      2024, 23(10):1199-120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5195

      摘要 (81) HTML (218) PDF 1.18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唐山地区高龄孕妇携带的无乳链球菌药物敏感性、分子型别、血清型别、毒力因子和耐药机制,为无乳链球菌相关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集42株高龄孕妇携带的无乳链球菌,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和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 对四环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同时耐药的菌株占比达7.1%,35.7%的菌株呈现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多重耐药。耐药基因ermB、tetM的携带率分别为66.7%、 47.6%,29株菌(69.0%)同时发生了gyrA和parC氟喹诺酮耐药决定簇的基因突变。42株无乳链球菌属于4种血清型, 分别为ⅠB(35.7%)、Ⅲ(33.3%)、Ⅴ(26.2%)、ⅠA(4.8%);分属11个序列型(STs),占比最多的为ST10(35.7%)和ST19(31.0%);分属6个克隆复合体(CCs),其中占比最多的为CC19(42.9%)和CC12(35.7%)。所有无乳链球菌均携带毒力因子编码基因cfb、cylE和pavA。结论 唐山地区高龄孕妇携带的无乳链球菌分子型别、血清型别呈现多态性,多重耐药特征明显,携带多种类型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单用或与氨曲南联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的比较

      2024, 23(10):1206-121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028

      摘要 (49) HTML (194) PDF 1.10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单用或与氨曲南(ATM)联合用药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某院2018—2022年临床分离的52株非重复CRE进行CZA及ATM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时间-杀菌曲线和大蜡螟感染模型检测CZA单用或与ATM联合使用的杀菌效果。结果 23株产KPC酶的CRE菌株中91.3%(21株)对CZA的MIC≤4 μg/mL,8.7%(2株)的菌株对CZA的MIC≥128 μg/mL。产NDM、IMP、KPC+IMP、KPC+NDM等酶型的29株CRE对CZA的MIC值均≥128 μg/mL。31株CZA耐药的菌株中93.5%(29株)的CZA与ATM联合FIC值<0.5,6.5%(2株)的FIC在0~1。时间-杀菌曲线表明CZA对产KPC酶的菌株具有杀菌效果,CZA联合ATM对耐CZA菌株有杀菌效果。与单药组相比,CZA联合ATM处理组CRE感染大蜡螟生存率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时间120 h,P=0.001)。结论 CZA对产KPC酶的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CZA与ATM联用对CZA耐药的菌株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前后ICU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

      2024, 23(10):1213-121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253

      摘要 (45) HTML (188) PDF 953.98 K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前后上海市部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病原菌的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法分离鉴定病原菌,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MLST(cgMLST)探讨其亲缘关系。结果 大流行后ICU环境中病原菌总检出率(6.10%,101/1 656)低于大流行前(10.77%,181/1 680;P<0.05)。大流行前后,ICU环境中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在被褥表面占比均维持在最高水平,但大流行后ST型呈多样性分布。MLST_Pasteur结果显示,16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0种ST型,以ST2(80.25%,130株)为主;MLST_Oxford结果显示,162株菌株共有19种ST型,以ST208(37.04%,60株)为主;基于cgMLST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流行后ST208_Oxford与ST540_Oxford和ST369_Oxford的亲缘关系更接近,ST164_Pasteur克隆由大流行前的ST234_Oxford转变为大流行后的ST1418_Oxford,新发现2种新型ST_Pasteur和11种新型ST_Oxford。结论 大流行后ICU环境中病原菌检出率低于大流行前,大流行前后相同分离位点ST型分布略有不同,大流行前后的流行克隆仍以ST2_Pasteur/ST208_Oxford为主,但部分等位基因发生了改变,cgMLST在同源性分析、进化与传播、暴发分析方面的精确度优于MLST_Oxford和MLST_Pasteur。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预测模型构建与经济负担评价

      2024, 23(10):1220-122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280

      摘要 (49) HTML (187) PDF 1.01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并分析其经济负担,为临床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在某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627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 ∶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与验证组,利用建模组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采用1 ∶1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负担。结果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1%,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占52.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龄、围手术期意识障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Ⅳ级、清蛋白水平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建模组和验证组预测手术后医院感染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负担为7 927.4元,其中以西药费负担最重(3 139.7元);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3.6 d。结论 手术后医院感染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风险,可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2024, 23(10):1228-123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172

      摘要 (18) HTML (105) PDF 934.60 K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性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及出现时间,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 7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3(9~56)岁,其中53例患者发生EBV再激活,总发生率67.9%,发生EBV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3(13, 416)d。EBV再激活患者中,单纯EBV血症49例(62.8%),可能的EBV疾病2例(2.6%),已经证实的EBV疾病(PTLD)2例(2.6%)。单因素提示,移植时患者年龄<40岁、脐血辅助回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干细胞回输前使用利妥昔单抗干预是EBV再激活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P<0.05)。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8.2%,EBV病病死率为50.0%,PTLD病死率为100%。EBV再激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5.3%,EBV未激活患者2年生存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但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低于未使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EBV再激活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 儿童B群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血清型分布

      2024, 23(10):1236-124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128

      摘要 (32) HTML (165) PDF 871.44 K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儿童患者中分离的B群链球菌(GBS)耐药性及血清型进行分析,为防治儿童GBS感染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检出的不重复GBS 163株,进行菌株耐药性分析及血清型检测。结果 163株GBS中,侵袭性感染分离株121株,非侵袭性感染分离株42株。未发现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1.4%、90.8%、53.4%,非侵袭性感染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侵袭性感染分离株。菌株血清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Ⅰb型75株(46.0%),Ⅲ型65株(39.9%),Ⅴ型13株(8.0%),Ⅰa型6株(3.7%),Ⅱ型2株(1.2%),Ⅳ型及Ⅵ型各1株(各占0.6%)。侵袭性感染分离株与非侵袭性感染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的GBS菌株血清型分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GBS菌株血清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GBS感染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血清型以Ⅰb型及Ⅲ型较为常见,流行率高的血清型耐药率更高。持续监测GBS感染流行病学,对临床防治儿童GBS感染及疫苗研发至关重要。

    • 重症医学科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变迁及中外数据库对比

      2024, 23(10):1241-124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131

      摘要 (39) HTML (192) PDF 904.57 K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简称CZFPH-ICU)和美国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库第Ⅳ版(MIMIC-Ⅳ)中肺炎克雷伯菌(KP)检出情况和耐药率,以及CZFPH-ICU中KP耐药率、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的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CZFPH-ICU与MIMIC-Ⅳ中检出KP的标本分布和耐药率差异,以及2017—2023年CZFPH-ICU KP标本分布、耐药率,不同标本来源的KP、CRKP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19年CZFPH-ICU共检出KP 2 434株,以痰标本为主;MIMIC-Ⅳ数据库中共检出KP 1 137株,以尿标本为主。与MIMIC-Ⅳ相比,CZFPH-ICU中检出的KP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呈现出更高的耐药率。2020—2023年CZFPH-ICU共检出KP 4 874株,仍以痰标本为主,且痰、尿、引流液和胆汁标本中CRKP的检出分别从2017—2019年的17.77%、20.15%、24.22%、24.07%,下降至2020—2023年的12.99%、13.56%、13.63%、8.00%(均P<0.05)。2017—2023年CZFPH-ICU分离的KP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趋势为2017—2019年呈现上升,2020—2022年出现下降,2023年略有回升。2023年CZFPH-ICU分离的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B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1.28%、10.22%、7.03%。结论 近7年CZFPH-ICU中KP耐药率存在缓慢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国外MIMIC-Ⅳ数据库中KP的耐药率。医院应加强各项感染防控措施,有效控制KP耐药和感染。

    • 基于ARIMA模型的天津地区单中心HPV感染趋势及基因型特征

      2024, 23(10):1249-125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108

      摘要 (17) HTML (124) PDF 1.32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构建时间序列,分析天津地区单中心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趋势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进行HPV检测的7 236例女性患者,比较2018—2022年天津地区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建立ARI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拟合。预测2023年HPV感染数,并与实际发生数进行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2018—2022年天津地区HPV感染率为14.41%;HPV感染率在31~40岁年龄段最高,感染率为15.47%。阳性标本中HPV单一型别感染比率最高,占比为73.54%(767/1 043),以高危型HPV为主。低危型感染占比最高的是HPV-6型,为2.59%,高危型感染占比最高的是HPV-16型,为16.06%。建立ARIMA模型,确定最佳模型为ARIMA(0,1,2)(0,1,1)12,其AIC值和BIC值分别为3.877、4.005,经白噪声检验Ljung-Box Q=8.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模型预测2023年HPV感染数,实际值、预测值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模型RMSE、MAPE、MAE分别为6.289、34.149、4.706,提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天津地区女性人群中,HPV病毒感染类型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其中HPV-16型感染率最高。天津地区HPV感染存在季节性,ARIMA模型在HPV感染流行趋势的预测中效果较好,适用于短期预测。

    • 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分型

      2024, 23(10):1258-126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993

      摘要 (27) HTML (130) PDF 1008.05 K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某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检测的男性患者,并将全部受检患者分为5组:病毒性疣组、皮炎皮疹组、泌尿道感染组、包皮阴茎炎组、无症状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组成、临床诊断、症状类型与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1 035例男性患者进行了HPV检测,567例检测阳性,阳性率54.78%。其中病毒性疣组286例,皮炎皮疹组164例,泌尿道感染组6例,包皮阴茎炎组109例,无症状组470例。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亚型依次是6型(17.97%)、11型(12.37%)、52型(8.70%)。单一型HPV感染阳性率为29.86%,占54.50%。不同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低危感染阳性率和多重混合型感染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年龄组感染阳性率高于20~<30岁组、 30~<40岁组和40~<5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患者中199例(35.10%)无临床症状,368例(64.90%)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40.74%,231例)。病毒性疣组中HPV阳性患者以低危型为主,占80.95%;包皮阴茎炎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为主,占84.78%;无症状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占86.43%。结论 皮肤科门诊男性HPV感染以单一型感染为主,低危型感染临床诊断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高危型感染主要表现为包皮阴茎炎,无症状组中阳性感染者以高危型为主。

    • 基于传播动力学模型的超大型城市新发突发高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应对策略研究

      2024, 23(10):1264-127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200

      摘要 (25) HTML (129) PDF 1.07 M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中国超大型城市应对新发突发高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时不同干预策略的效果,为有效应对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构建易感-潜伏-感染-移出(SEIR)传播动力学模型,参考既往多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参数,并将其进行组合。模拟低、中、高传染性的新发突发高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中国1 000万人口超大型城市暴发的场景下,比较实施不同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组合应对暴发后100 d内疫情的发展情况。结果 高致病性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时,如果其传染性较低(R0约为1.5),无需采取严格的NPIs就可以控制疫情。若其传染性为中等(R0约为6),则需要根据其已有的感染规模采取不同强度的NPIs:在初始感染人数为50例时,采取中等强度的NPIs,100 d内可将感染及死亡比例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所需住院床位控制在全国平均储备水平以下;但在已有感染规模超过100例时,则需要采取高强度的NPIs才能控制疫情发展。在其传染性极强(R0约为10)的情况下,无论感染规模如何,应立即采取高强度NPIs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展及感染、死亡规模。结论 在面对新发高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时,尽早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规模采取合适的NPIs,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 神经外科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疑似暴发调查与控制

      2024, 23(10):1271-127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060

      摘要 (54) HTML (274) PDF 1.07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原因,查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23年7月28日—8月2日神经外科ICU 3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卫生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病房环境中的CRKP,分析CRKP菌株耐药性及携带的耐药基因,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分析患者与环境监测分离CRKP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共有3例CRKP医院感染,罹患率为3.85%(3/78),与2022年同期及2023年5—6月罹患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1床呼吸机接口、治疗台和9床被服检出CRKP,检出率为4.84%(3/62);15份医务人员手标本和3份神经外科ICU空气监测标本均未检出CRKP;环境卫生监测检出3株CRKP;其耐药性、耐药基因及同源性与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一致。在采取集中隔离,严格进行病房环境清洁和消毒,严格执行侵入性器械消毒和管理,加强医护人员分组诊疗,工作服消毒,以及手卫生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此次事件可判定为一起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推测侵入性器械消毒管理不到位、患者住院环境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未分组诊疗及手卫生不到位是本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调查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以及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控制感染暴发的关键。

    • COVID-19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吗?——COVID-19大流行期间一项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调查

      2024, 23(10):1279-128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5156

      摘要 (20) HTML (148) PDF 893.98 K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医院大规模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状况下,分析COVID-19是否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定植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资料。比较COVID-19患者与非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抗菌药物治疗情况、MDRO检出情况。将检出病原菌的患者分为MDRO组和非MDRO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患者MDRO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 收治各类住院患者共16 710例,其中COVID-19组2 403例,8.83%(113/1 280)检出MDRO;非COVID-19组14 307例,4.43%(167/3 770)检出MDRO。COVID-19组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高于非COVID-19组(48.15% VS 30.89%,P=0.02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危重患者(OR=4.796, 95%CI:3.524~6.527)、培养前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 d(OR=2.330, 95%CI:1.699~3.196)、培养出真菌(OR=1.780,95%CI:1.318~2.405)、住院日数长(OR=1.036,95%CI:1.030~1.042)是住院患者MDRO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医院大规模收治COVID-19患者期间,MDRO感染/定植与是否为危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培养出真菌、住院日数长有关,COVID-19不是MDRO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

    • 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医疗资源需求模型构建与仿真试验

      2024, 23(10):1286-129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044

      摘要 (16) HTML (134) PDF 1.56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重大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包含普通病床、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床、呼吸机、医护人力四类医疗资源的需求模型,同时对不同医疗资源紧缺时传染病救治情况进行模拟分析。方法 以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EIR)为基础,考虑感染者传染性、人群易感性和康复者免疫性,同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和不同临床分型特点扩展构建"COVID-19传染-住院模型",收集设定疾病传播、临床病程和医疗资源紧缺情景各项参数,依托Anylogic平台初步形成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供给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场景传染病事件下医疗资源供给需求情况。结果 无干预情景下,COVID-19床位资源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07天,峰值为160.92张/千人;呼吸机资源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22天,峰值为5.61台/千人;ICU床位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17天,峰值为12.78张/千人;医护人力资源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09天,峰值为151.12人/千人。仿真试验结果提示不同医疗资源对医疗救治结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供给的分析工具,多个仿真试验结果提示,床位资源和医护人力资源对于医疗救治结局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 文森巴尔通体致人类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 23(10):1295-130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5184

      摘要 (20) HTML (124) PDF 1.31 M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文森巴尔通体博格霍夫亚种(Bvb)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 报告国内1例25岁男性感染Bvb导致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同时结合国外报道的3例相似案例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既往1年内有犬类动物密切接触史;以胸痛、疲乏、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合并脑血管意外及严重贫血,有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及瓣膜功能损伤;多次血培养阴性,2例经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3例经聚合酶链反应明确为Bvb感染。患者均因心力衰竭接受手术治疗,经手术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均存活。结论 本例报告为国内首例Bvb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患者经血清学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IFA)及NGS明确诊断,手术结合抗感染治疗效果理想。

    • 蜃楼弗朗西斯菌血流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2024, 23(10):1302-130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301

      摘要 (19) HTML (124) PDF 860.79 K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蜃楼弗朗西斯菌感染是罕见的感染疾病。本文报告1例蜃楼弗朗西斯菌血流感染患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研究发现,慢性肉芽肿病、溺水、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移植、风湿病、嗜酒等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屏障受破坏者是蜃楼弗朗西斯菌易感人群,接触咸水是其危险因素。以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为基础的联合抗感染方案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 病例报告
    • 虎咬伤皮肤软组织感染继发血流感染1例报告

      2024, 23(10):1307-131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006

      摘要 (20) HTML (182) PDF 1.05 M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杀巴斯德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是罕见的人类致病菌,发生在大型猫科动物咬伤后导致人畜共患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报告了中国首例老虎咬伤后伤口感染多杀巴斯德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病例。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患者经伤口清创、手术干预及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出院。本文旨在提示急诊医生在遇到罕见的大型猫科动物咬伤时,考虑多杀巴斯德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的可能性。

    • 综述
    • 基于感染预防和控制理念解析英国医疗建筑中的洗脸池和洗手池

      2024, 23(10):1311-13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068

      摘要 (37) HTML (197) PDF 1.55 M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医疗建筑内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感染风险。以洗脸池和洗手池为代表的手卫生设施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陆续发布的多份医疗建筑指南为基础,解析英国医疗建筑中的洗脸池与洗手池,并对中国同类问题进行梳理。明确英国医疗建筑中洗脸池与洗手池的区别与使用者分类、尺寸及空间要求、分类及设计要求、配置要求,探讨中国此类问题的现状及英国相关经验和启示。英国的部分经验可为中国《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规范或标准未来的修订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流感疫苗接种成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现状

      2024, 23(10):1319-132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5370

      摘要 (19) HTML (125) PDF 892.25 K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国际共识。在中国,流感疫苗接种属于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部分地区实行优先接种群体的免疫政策。近年来,国内外对流感疫苗接种展开多项卫生经济学评价,尤其针对孕妇、儿童、≥60岁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和医护人员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本文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现状,为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SARS-CoV-2 S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相关受体研究进展

      2024, 23(10):1326-133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284

      摘要 (16) HTML (108) PDF 908.72 K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暴发以来,对其的研究成为热点。冠状病毒感染趋向性主要取决于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能力,而S蛋白及其受体结合域(S-RBD)不仅在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及病毒进入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Toll样受体(TLRs)、分化集群(CD)147、神经纤毛蛋白-1(NRP-1)等结合并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及引发炎症等一系列致病进程。因此,研究S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相关受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S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相关受体,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