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3年175例儿童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任瑞平,刘开琴
    2014, 13(6):349-35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6.007
    摘要:

    目的了解近3年儿童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菌群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对某院2010—2012年儿科肠道门诊收治的经粪便培养确诊的175例细菌性痢疾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高峰在7~9月份(占74.86%);主要集中在1~3岁(不含1岁含3岁)、3~5岁(不含3岁含5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占23.43%、25.14%);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100%)、阵发性腹痛 (94.29%)、发热 (77.14%),脓血便、里急后重的典型症状较以往减少。分离福氏志贺菌113株(64.57%),宋内志贺菌62株(35.43%)。药敏结果显示,175株志贺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有很高的耐药率,分别达到97.14%、72.57%、78.29%;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仍较高(耐药率为4.57%~16.57%);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均在95%以上。结论儿童细菌性痢疾不典型病例在逐渐增多;本地志贺菌菌型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志贺菌对一些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引起重视。

    [摘要](1027) [HTML](0) [PDF 743.00 Byte](248120) 收藏
    2  美国2011版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多学会指南(摘译)
    陈若蝉 李春辉 吴安华
    2012, 11(6):479-480.
    摘要:

    消化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因其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在全球也已成为患者、医学界和舆论传媒关注的热点。为预防消化内镜所致的医源性感染,保障消化内镜技术的健康发展, 2011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和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 发起组织消化内镜工作会议,共同起草了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处理指南,并经多个专业学会共同修改和批准,包括美国胃肠病学会(ACG)、美国消化病学会(AGA)、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专业学会(APIC)、美国消化护士及相关人员学会(SGNA)、美国手术注册护士学会(AORN)、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学会(SAGES)、美国急救医疗保健协会、美国联邦微创外科学会(FASA)等。该指南在2003年版的基础上有所修改和增补,美国急救医疗保健协会首次参与。现将该指南作简要介绍,供同道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参考。

    [摘要](1234) [HTML](0) [PDF 772.00 Byte](200904) 收藏
    3  2010年APIC消除医疗机构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的指南节译(Ⅰ)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识别和控制
    钱嫣蓉,糜琛蓉,杨昆,万欢英
    2011, 10(5):398-400.
    摘要:

    要点
    1鲍曼不动杆菌(Ab)是一种能够在医疗护理机构长期生存的微生物。
    2多重耐药Ab(MDRAb)能够长期定植,且容易在患者间交叉传播。
    3已经有许多文献报道,发生了MDRAb感染的暴发流行,有些案例涉及许多患者,并且采取了较多的干预措施。
    4 需及时与长期采取措施来确认定植源,清除MDRAb,以防范暴发的发生。
    (来源:APIC.2010 Guide to the elimin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ransmission in healthcare settings[EB/OL].http://www.apic.org.)

    [摘要](1772) [HTML](0) [PDF 816.00 Byte](187532) 收藏
    4  不同皮肤消毒剂在献血人群采血前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朱岷
    2013, 12(1):50-5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剂对献血人群采血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某中心血站2008年5月—2011年4月无偿献血者240例,按采血前使用皮肤消毒剂的不同,分为碘酊乙醇组、碘伏组及安尔碘组,每组80例。分别于消毒剂使用前后采样,比较3组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干燥所需时间。结果碘酊乙醇、碘伏及安尔碘组消毒前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毒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分别为(0.74±0.36)CFU/cm2、(0.82±0.38)CFU/cm2和(0.65±0.31)CFU/cm2;消毒合格率均达100%;上述3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76.23±5.31)s、(104.64±6.82)s和(20.41±3.5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3,P<0.05),安尔碘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间明显少于碘酊乙醇组和碘伏组。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适用于献血人群采血前的皮肤消毒,消毒效果好,待干时间较短。

    [摘要](1599) [HTML](0) [PDF 778.00 Byte](123029) 收藏
    5  2010年中国740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
    吴安华,李春辉,文细毛,任南
    2012, 11(1):7-11.
    摘要:

    目的调查全国不同规模医院2010年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全国不同规模740 所医院于2010年3月1日—12月31日期间对本院某一天住院患者的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40 所医院407 208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49.63%, 其中治疗性用药占49. 99%, 预防性用药占39.17%, 治疗+预防性用药占10.84%。在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一用药占67.96%, 二联用药占30.08%, 三联及以上用药占1.96%。29.21%的治疗性用药患者送标本做细菌培养。不同医院之间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差别较大,教学医院(46.98%)与非教学医院(50.31%)相比,抗菌药物日使用率相对较低(χ2=100.53,P=0.00);床位数≥900、600~899、300~599、<300的不同规模医院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分别为46.28%、47.54%、53.08%、60.28%,呈“阶梯式”升高(前后两两比较,分别χ2=571.90,P=0.00;χ2=579.38,P=0.00;χ2=36.11,P=0.00)。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儿科(85.50%)、综合重症监护室(81.95%)、呼吸科(76.99%)。结论740 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较高, 预防用药较多,联合用药比例较大, 病原学送检率较低, 提示仍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摘要](1617) [HTML](0) [PDF 814.00 Byte](119446) 收藏
    6  2株产气肠杆菌临床株对厄他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张肖,宋诗铎,祁伟,王淑香,郭文学
    2010, 9(6):408-413.
    摘要:

    目的研究2株产气肠杆菌临床株Ea293和Ea2880对厄他培南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KB法检测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1、2组,VIM)和广谱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2、9组ESBLs),并进行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细菌外膜蛋白分析,并对外膜蛋白基因OmpE36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产气肠杆菌Ea293和Ea2880均对厄他培南耐药。PCR扩增4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和5种广谱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仅Ea2880的SHV和CTXM9组ESBLs基因阳性,SHV基因的PCR产物测序为SHV11型广谱酶。细菌外膜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产气肠杆菌Ea1885相比,Ea293和Ea2880均缺失42 kD左右的条带,即OmpE36。PCR扩增外膜蛋白基因OmpE36,Ea2880可见预期片段,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公布的产气肠杆菌标准株ATCC 13048的相似性为87%,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亦为87%;而Ea293未扩增出预期片段。结论产气肠杆菌临床株Ea293与Ea2880对厄他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外膜蛋白基因OmpE36缺失,同时Ea2880可能还有CTXM9组ESBLs参与。

    [摘要](1808) [HTML](0) [PDF 1.25 K](117211) 收藏
    7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杜静,龙继川,李春辉
    2015, 14(7):468-47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7.009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的G-菌标本来源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比较ICU与非ICU的差异。结果25 153份标本共分离G-菌3 875株,分离率15.41%;其中ICU 1 121份标本中分离G-菌527株,分离率47.01%,非ICU 24 032份标本分离 G-菌3 348株,分离率13.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32,P<0.00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ICU分别为56.00%(28/50)、70.65%(65/92),非ICU分别为52.81%(517/979)和40.37%(241/597)。ICU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6.59%、88.54%、10.00%、10.87%,均高于非ICU同类菌的耐药率,分别为20.21%、61.15%、1.74%、2.85%。结论ICU主要G-杆菌的耐药率高于非ICU,且以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为主。临床治疗应区别对待,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摘要](727) [HTML](0) [PDF 764.00 Byte](115648) 收藏
    8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于四景,李双杰,刘朝宙,张劲松,李清华
    2010, 9(6):400-404.
    摘要: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儿童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进行观察总结,记录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6%(71/241, 95%CI:23.70%~35.21%),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2.08%(51/231, 95%CI:16.73%~27.43%),肝损害发生率为9.71 % (20/206, 95%CI:5.67%~13.75%)。71例发生不良反应并完成疗程的患儿,治疗有效46例(64.79%);17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治疗有效120例(70.5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9,P=0.38)。患儿性别,入院时是否有黄疸,是否早产、剖宫产,是否伴有感染等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骨髓抑制和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无明显相关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监测。

    [摘要](2043) [HTML](0) [PDF 818.00 Byte](110464) 收藏
    9  新生儿病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耐消毒剂基因检测
    雷新云 金正江
    2015, 14(7):447-44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7.004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病房送检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及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某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新生儿送检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消毒剂qacA/B基因。结果新生儿科送检标本中共分离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72.44%)和脐部分泌物(14.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89%(20株);耐药监测中,MRSA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对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为100%。携带qacA/B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1株,阳性率为9.33%,其中MRSA 3株(15.00%),MSSA 18株(8.78%)。结论新生儿病房分离的MRSA耐药严重,同时携带qacA/B基因,应引起临床重视。

    [摘要](688) [HTML](0) [PDF 784.00 Byte](109763) 收藏
    10  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余红 杨惠英 刘银梅
    2015, 14(6):421-42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6.017
    摘要: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106例次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途径、程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6例次职业暴露中科室分布以普通外科居多,18例次(16.98%);职业分布以护士居多,50例次(47.17%);工作年限以≤2年居多,55例次(51.89%)。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初始用途中以静脉注射居多,16例次(15.09%);引起损伤的锐器以针头居多,76例次(71.70%);发生时机中以使用后处理前居多,44例次(41.51%);锐器伤后以表面少量出血或无出血居多,57例次(53.77%)。 暴露源明确且完成检测者85例次,占80.19%;按照流程进行紧急处理者96例次(90.57%),经评估无需进行血液监测和预防用药处理者27例次(25.47%),监测追踪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伤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摘要](676) [HTML](0) [PDF 715.00 Byte](106257) 收藏
    11  中美艰难梭菌A-B+株毒力编码区域转录及B毒素表达的研究
    李先平 李文革 王晶 卢金星
    2014, 13(2):65-6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1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艰难梭菌A-B+型分离株BJ08和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的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转录及B毒素的表达,为预防和控制中国可能暴发的艰难梭菌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每隔3 h提取BJ08与US1艰难梭菌和培养上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各时间段两菌株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tcdA、tcdB、tcdC、tcdR、tcdE)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J08和US1各时间段的细胞和培养液上清中B毒素的含量。结果US1的生长速率稍快于BJ08,衰退速率显著快于BJ08(P<0.05);它们都不表达A毒素,但是都检测到tcdA基因的转录,而且tcdA转录没有明显差异。BJ08的tcdB、tcdC和tcdE基因的转录要比US1早3 h。B毒素在两种菌株的胞内和胞外合成或分泌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中国艰难梭菌A-B+型高分离株BJ08与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相比,有相似的毒力表达或更强的基因调控能力,要警惕中国艰难梭菌BJ08暴发流行的可能。

    [摘要](1025) [HTML](0) [PDF 1.00 K](102613) 收藏
    12  美国医院流行病学会和感染性疾病协会成人艰难梭菌感染临床指南(2010)摘译
    顾克菊译胡必杰
    2011, 10(4):316-318.
    摘要:

    本指南旨在改进成人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和处置。艰难梭菌感染,可根据症状(通常是腹泻)、粪便监测到艰难梭菌毒素或产毒素的艰难梭菌,或结肠镜或组织病理学发现假膜性结肠炎进行诊断。除诊断和处置外,还推荐了针对病原菌的感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这些建议均是根据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和实践,由美国医院流行病学会(SHEA)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任命的联合专家委员会作出决定。这些指南的应用受医疗机构规模以及这个特定临床机构能否得到经费、实验室条件等资源的影响。

    [摘要](1623) [HTML](0) [PDF 832.00 Byte](102338) 收藏
    13  2008年美国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节译(Ⅱ)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FREE
    李春辉 吴安华
    2010, 9(3):224-224.
    摘要: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本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适当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内容,每条建议均根据科学证据、基本原理、实用性和联邦法律制定。其建议分级系统如下。

     

    [摘要](2534) [HTML](0) [PDF 766.00 Byte](98883) 收藏
    14  血管留置针注射帽3种消毒方法效果实验比较
    刘青
    2009, 8(3):200-200.
    摘要:

    比较不同消毒剂对血管留置针注射帽的消毒效果,探索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采用实验方法,将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性污染血管留置针注射帽,分1.0×102 CFU、5.0×103CFU及1.0×105CFU 3个数量级;设乙醇棉签、碘伏棉签和洗必泰乙醇棉签消毒3个实验组,同时设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每组40份样本。采样后所有标本接种于血平板,37℃培养48 h,计算菌落数。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量为1.0×102 CFU时,对照组细菌生长量为(52.12±4.31 )CFU,实验组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注射帽均无细菌生长;污染量为5.0×103CFU时,对照组细菌生长量为(116.25±10.52) CFU,洗必泰乙醇组和乙醇组所有注射帽无细菌生长,碘伏组注射帽细菌生长量为(6.78±3.60) CFU,碘伏组与洗必泰乙醇组和乙醇组消毒后注射帽细菌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P<0.05);污染量为1.0×105CFU时,对照组细菌生长量为(283.34±16.41)CFU,洗必泰乙醇组无细菌生长,乙醇组细菌生长量为(10.12±3.42)CFU,碘伏组细菌生长量为(63.26±10.63)CFU,三组间细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P<0.01)。提示洗必泰乙醇组对血管留置针注射帽的消毒效果最好,是最佳选择。

    [摘要](1391) [HTML](0) [PDF 810.00 Byte](98308) 收藏
    15  层流GICU物体表面消毒方法的比较及菌群检测
    张淑敏,冉素萍,周文静,何禹,崔欢欢,刘兰荣,贾晓君
    2014, 13(9):541-54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9.007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层流G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分别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常规组)、伽玛TM消毒湿巾(对照组)对层流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常规消毒前共采集200份物体表面样本,分离细菌87株,细菌污染率43.50%。检出革兰阳性菌68株(78.16%),以棒状杆菌(18株,26.4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3.5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3.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21.84%),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2株,63.16%)。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10 min的抑菌率,常规组为(94.89±7.72)%,对照组为(96.33±12.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定期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消毒,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是切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摘要](1020) [HTML](0) [PDF 741.00 Byte](98062) 收藏
    16  医疗环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基因研究
    李俐 林玲 裴迎新 孟琳 谭金煜 王炜红
    2012, 11(2):97-99.
    摘要:

    目的研究医疗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细菌生化鉴定仪WalkaWay40s1及微量生化管进行CNS的分离与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耐药基因mec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结果采集物体表面标本478份,医护人员手标本363份,共培养分离CNS 63株,检出率7.49%;其中15株CNS分离自物体表面,38株分离自护士手,10株分离自医生手。24株(38.09%)CNS具有mecA基因,为耐甲氧西林CNS(MRCNS),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2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瓦氏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1株);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瓦氏葡萄球菌分别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头孢唑林、亚胺培南耐药率达87.50%以上,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20.83%~45.83%。结论医疗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携带的CNS存在多重耐药性,应引起临床警惕。

    [摘要](1356) [HTML](0) [PDF 950.00 Byte](96546) 收藏
    17  ICU感控小组责任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陈倪,王玺,陈燕春,王平,叶青青
    2013, 12(3):193-19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目的探讨设置感染控制(感控)小组专职督导各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措施的实行,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本院ICU并行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480例。分为对照组:2011年1—6月入住ICU的233例患者,采用预防VAP 集束化管理,但无感控小组督导;干预组:2011年7—12月入住ICU的247例患者,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由感控小组监督各项预防VAP措施的执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床头抬高率为93.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1%(χ2=703.43,P<0.001);机械通气时间,干预组患者为(5.56±4.4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7±6.76)d(t=2.49,P=0.013); VAP发生率,干预组为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4.62‰(χ2=6.87,P=0.009);病死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7%、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142)。结论在ICU,通过设置感控小组专职严格督导,能有效落实VAP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

    [摘要](1239) [HTML](0) [PDF 798.00 Byte](94062) 收藏
    18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研究
    徐伟红,庄文芳
    2012, 11(2):134-136.
    摘要: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感染及环境监测中的分布,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某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PA血清分型采用日本生研株氏会社分型血清进行。结果196株临床分离的PA血清分型率为90.82%(178株),以G(26.02%)、E(15.31%)、F(14.29%)、B(10.21%)、H(9.69%)、I(7.14%)型为主,未发现的血清型有A、J和K型;25株环境分离的PA血清分型率为96.00%(24株),以G(32.00%)、F(24.00%)、B(16.00%)、E(12.00%)型为主。结论从患者标本与环境中分离的PA菌株具有相似的血清型,表明其具有一定相关性;菌株血清分型结果可在一定条件下将细菌检验工作与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1397) [HTML](0) [PDF 823.00 Byte](88258) 收藏
    19  某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
    李转芬,苗勤,王文爱,于大巍
    2008, 7(6):423-424.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采用常规现场抽检采样和检测的方法对某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2005年1月—2007年7月各监测项目总合格率分别为:室内空气97.71%,物体表面95.80%,医护人员手97.21%,使用中消毒液98.30%,无菌器械保存液96.60%,无菌物品100.00%,灭菌器97.05%,紫外线灯辐照强度99.82%,透析用水和透析液91.11%。2005—2007年各年度消毒监测总合格率分别为:98.72%、96.27%、97.88%,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74,P<0.05)。2005年消毒监测总合格率与2006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2007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006年消毒监测总合格率与2007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该院消毒灭菌质量整体较好,但存在消毒液质量和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应加大消毒管理和监督力度。

    [摘要](1629) [HTML](0) [PDF 710.00 Byte](85398) 收藏
    20  艰难梭菌在健康人群中的定植与感染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田甜甜 ,强翠欣 ,杨靖,王洁
    2015, 14(4):284-28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20
    摘要: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并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1]。该菌于1935年首次报道,直至1978年被认为是引起假膜性肠炎的病原菌之一[23]。其致病机制主要是产生A、B两种毒素(TcdA,TcdB),临床表现可从轻度的自限性腹泻到严重的假膜性肠炎的腹泻[4]。近年,由于艰难梭菌高产毒株(027/NAP1/BI型)在世界几个地区的暴发流行,且在中国香港和广东省已有027型散发的个案报道,艰难梭菌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9]。我们曾对石家庄地区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33株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以ST37和ST54为主,与我国北京的报道[10]一致。近年,儿童及成人社区获得性CDI呈上升趋势[1114],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地区社区获得性CDI占总CDI发病人数的20%~50%[15],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6]。但是,社区艰难梭菌传播途径,尤其是无症状携带艰难梭菌的健康人群在CDI的流行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未知。因此,本文对健康人群艰难梭菌的定植、传播及感染防控做一详细综述

    [摘要](735) [HTML](0) [PDF 759.00 Byte](65557)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