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相关论文合集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Python语言的ARIMA模型在天津市结核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张晓卉 姚婷婷 陈阳 张甜甜 马骏
    2020, 19(7):634-64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807
    [摘要](97) [HTML](124) [PDF 1.91 K](186)
    摘要:
    目的 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结核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Python语言的statsmodels模块,以天津市2004年1月—2015年12月结核病月发病率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最优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模型,以2016年1—12月数据对SARIMA模型进行效果评价,并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004年1月—2015年12月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2008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2009年后大幅度下降,随后趋于平稳。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与往年相比平稳下降。建立的最佳模型为SARIMA(1,1,1)×(3,1,1)12,该模型残差BOX-Ljung统计量P值为0.493,提示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良好。预测结果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结论 SARIMA(1,1,1)×(3,1,1)12模型可对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2  发热、血钠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朱文芳 赵卉 张宜文
    2020, 19(7):630-63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768
    [摘要](119) [HTML](94) [PDF 834.00 Byte](172)
    摘要:
    目的 探讨发热、血钠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将146例诊断为肺结核继发TBM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入院时间以1∶4的比例分层抽取584例肺结核未继发TBM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临床发热症状指标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30条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后未清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911.5,合格率为16.7%;酶洗后机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234.0,合格率为43.3%。每组30条纤维支气管镜经消毒剂分别浸泡消毒5、3 min后的气管镜外表面RLU中位值分别为25.0、23.5,合格率均为100.0%。血钠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肺结核继发TBM患者的临界点分别为135.30 mmol/L、73.40%。发热、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AUC(95%CI)分别为0.732(0.688~0.776)、0.768(0.719~0.818)、0.727(0.679~0.776)、0.845(0.807~0.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度分别为80.82%、56.85%、65.07%、63.70%,特异度分别为65.58%、87.50%、73.46%、89.38%,前三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发热、血钠<135.30 mmol/L或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0%对肺结核继发TBM均有诊断意义,三者无明显优劣之分,但三者联合对肺结核继发TBM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3  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耐药情况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
    于海娟 赵梅 王佳月 符婷
    2020, 19(1):58-6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260
    [摘要](154) [HTML](137) [PDF 817.00 Byte](188)
    摘要:
    目的 明确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探索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危险因素,为MDR-TB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肺结核患者468例,分为初治患者365例和复治患者103例。采用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68例患者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25.85%、11.97%、3.21%。复治患者总耐药率(49.51%)、耐多药率(34.95%)和广泛耐药率(10.68%)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19.18%、5.4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抗结核药中,总体耐药顺位由高至低依次为:异烟肼(INH) > 利福平(RFP) > 氧氟沙星(OFX) > 乙胺丁醇(EMB) > 链霉素(SM) > 卡那霉素(KM)。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OR=2.316,95% CI:1.604~5.118)、复治(OR=6.150,95% CI:4.728~13.824)、有结核空洞(OR=3.219,95% CI:2.405~8.627)、治疗过程中断(OR=5.826,95% CI:4.610~12.507)及首次治疗未联合用药(OR=2.508,95% CI:1.813~5.646)是MDR-TB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结核患者耐药率较高,影响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控制MDR-TB的发生。
    4  2011—2021年浙江省肺结核发病率预测:基于三体模型和三体预测法
    楼润平,潘依菲,王棣楠,张允馨
    2024, 23(7):806-81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5245
    [摘要](40) [HTML](529) [PDF 994.75 K](479)
    摘要:
    目的 研究三体模型和三体预测法在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方法 使用浙江省2011—2021年肺结核月度发病率数据,基于三体模型和三体预测法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 基于三体模型和三体预测法获得的预测模型1和预测模型2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7.94%、8.43%,而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获得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8.87%,以上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均处于区间(7.9%~8.9%),显示预测模型表现优秀。 结论 三体模型是表现优秀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三体预测法是表现优秀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5  2017—2022年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率时空特征分布及影响因素
    熊洁,张辉国,胡锡健,王森路
    2024, 23(7):812-8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033
    [摘要](44) [HTML](506) [PDF 1.25 M](487)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7—2022年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率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滞后模型探究结核病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筛选出结核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果 2017—2022年中国大陆31省市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0.53/10万、59.27/10万、55.55/10万、47.76/10万、45.37/10万、39.7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局Moran’s Ⅰ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空间分布图及LISA聚集图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率呈现出由西到东递减趋势。空间滞后模型将6个影响不明显因素的系数收缩为0,筛选出人均GDP(系数为-0.259)、城镇失业率(系数为-0.198)、全年日照时长(系数为-0.332)、年平均相对湿度(系数为-0.433)、年平均NO2浓度(系数为-0.263)、年平均PM10浓度(系数为-0.336)6个重要因素。 结论 2017—2022年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并呈现出西高东低中部平稳的空间差异性及空间聚集性;社会经济、气候及空气污染对结核病发病有明显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西部地区结核病的防治,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初步探讨
    解东成,陈红伟,王圣杰,郭小川
    2021(8):720-72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38
    [摘要](82) [HTML](138) [PDF 865.16 K](115)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7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采取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段穿刺后连接直线型连接器、腹腔段分流管从腹部皮下切口穿出,并持续脑脊液引流净化,待病情稳定后去除脑脊液引流装置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 结果 共收治1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年龄19~64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1例炎症控制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余14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GOS分级,恢复良好(4~5分)13例(86.7%),恢复较差(3分)2例(13.3%)。引流时间59~335 d,平均173.3 d。引流期间无颅内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出院随访2~5年,平均4.5年,1例因分流管脑室段置于透明隔间隙导致脑室再次扩张,经透明隔造瘘并再次分流后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 结论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最终分流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经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
    7  肉汤微量稀释法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检测的评价
    钟业腾,王洁莹,陈灼霖,许玉妮,邱文华,裴华
    2024, 23(7):840-84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901
    [摘要](31) [HTML](502) [PDF 999.48 K](485)
    摘要:
    目的 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 结果 罗氏比例法和BMD法药敏结果平均判读时间分别为28.0、8.5 d。罗氏比例法检测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的耐药率高于BMD法(均P<0.001);BMD法检测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高于罗氏比例法(均P<0.001)。以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BMD法检测耐药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100%、95.69%~100%,除EMB(87.39%)、INH(94.96%)外,BMD法检测其他药物的耐药性符合率均≥95%。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76.19%(32/42),BMD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23.81%(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8,P<0.001)。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MTB共34株,罗氏比例法耐药+BMD法敏感的26株MTB中,22株(84.62%)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罗氏比例法敏感+BMD法耐药的11株MTB中,5株(45.45%)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 结论 BMD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MDR-MTB敏感性检测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8  2018—2022年重庆市复治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
    雷蓉蓉,陈健,石林,余雅
    2024, 23(7):847-85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933
    [摘要](29) [HTML](516) [PDF 874.33 K](482)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庆市复治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市耐药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22年重庆市区县登记的复治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影响因素。 结果 2018—2022年该市区县复治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检出率14.45%(558/3 862),总体呈下降趋势(χ2 趋势=22.739,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治肺结核患者中流动人口、居住在主城都市区、工人及民工患者利福平耐药检出率最高(均P < 0.05),随年龄增加利福平耐药检出率降低(P趋势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利福平耐药风险逐渐降低,OR值从 < 25岁组的2.778下降至45~岁组的1.654(均P < 0.001)。流动人口、居住在主城都市区、职业为工人及民工是复治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虽然重庆市复治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检出率逐年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需重点关注流动人口、低龄、居住在主城都市区和工人及民工相关人群。
    9  两种菌落形态的金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温海楠,谢守军,陈军
    2021(4):370-37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376
    [摘要](86) [HTML](214) [PDF 997.28 K](166)
    摘要:
    10  血清PTX3、IL-10、HBP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韩伟,潘艳静,李秀芳,黄健,高盼盼,崔俊伟
    2022(6):579-58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103
    [摘要](53) [HTML](121) [PDF 945.15 K](102)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白介素-10(IL-10)、肝素结合蛋白(HBP)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2例肺结核患者为结核组, 依据肺部有无空洞分为有空洞组和无空洞组; 另选取该院同期行健康体检人群113例为对照组, 以及潜伏感染者109例为潜伏感染组。对比不同人群、有无肺部空洞者PTX3、IL-10、HBP表达水平; 对比治疗后空洞吸收者与未吸收者PTX3、IL-10、HBP表达水平; 对比肺结核患者治疗后1、2、3个月PTX3、IL-10、HBP表达水平, 分析PTX3、IL-10、HBP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 结果 结核组PTX3、IL-10、HBP表达水平均高于潜伏感染组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空洞组PTX3、IL-10、HBP表达水平均高于无空洞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空洞吸收组PTX3、IL-10、HBP表达水平均低于空洞未吸收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PTX3、IL-10、HBP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3个月肺结核患者PTX3、IL-10、HBP水平低于治疗后1、2个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X3、IL-10、HBP对肺结核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6、0.745、0.752, PTX3稍高于IL-10、HBP, 但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TX3、IL-10、HBP在肺结核患者中均为高表达, 有望成为肺结核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 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11  贵州地区2017—2020年结核分枝杆菌卷曲霉素耐药与相关基因突变关系
    李秋阳,曾强林,陈小菊,陈玲
    2023(1):7-1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93
    [摘要](73) [HTML](156) [PDF 915.50 K](119)
    摘要:
    目的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卷曲霉素(CM)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情况, 探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 为临床使用CM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某院痰抗酸染色阳性的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 培养获得临床分离M.tb, 药物敏感试验(DST)明确菌株耐药表型; 提取DNA送全基因组测序(WGS), 检测CM耐药相关基因tlyA、rrsrpsL、eis、Rv0194及Rv1258C的突变情况, 探索CM与利福平(RIF)表型耐药相关性。 结果 共培养123株M.tb, WGS检出6个CM耐药相关基因共23个非同义突变位点; DST结果显示52例RIF耐药, 4例CM、RIF均耐药。CM耐药菌株检出rrs基因A1401G、rpsL基因A128G以及Rv0194基因C3293T和T221C非同义突变位点; CM与RIF耐药相关性分析显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tb CM耐药可能与rrs基因A1401G、rpsL基因A128G和Rv0194基因C3293T突变有关, CM存在与RIF交叉耐药可能, 在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时可作参考。
    12  中国肺结核病的季节性特征、循环周期及长短期预测
    刘超,杜柳铭,聂心容,房少洁,聂海亮
    2023(7):751-75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07
    [摘要](107) [HTML](200) [PDF 1.13 M](154)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肺结核病的季节性特征和循环周期并进行长短期预测,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ensusX-13季节调整法剖析中国肺结核发病的季节特征,采用Hodrick-Prescott(HP)滤波法分析发病的循环周期,基于分解后的长期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长期预测,采用Holt-Winter季节指数平滑模型进行短期预测。 结果 2010—2021年中国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肺结核报告发病数集中在第二季度,每年3—7月是报告发病高峰期。循环周期大致有6个,周期平均长度为21个月,整体呈现下降的长期趋势,长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结论 应针对肺结核病的季节性特征和循环周期,结合其病理特点,在发病高峰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13  2016—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学校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崔虹艳,侯文俊,田飞飞,张时雨,张鹏程,张耀文,高艳青
    2023(7):782-78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011
    [摘要](26) [HTML](86) [PDF 1022.26 K](51)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2016—2021年学校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开展本辖区学校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及北京市学校肺结核疫情监测月报表收集2016—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内学校相关肺结核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共计报告446例学校相关病例,以学生病例为主(386例,86.55%);报告发病数由2016年的192例下降至2021年的37例,报告病例数及学生病例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男女比例为2.72 ∶1,发病高峰期主要分布在4—5月或9—10月。低年龄组学校(幼儿园、小学)病例以教职工为主,分别占87.50%、54.55%;病例主要集中在技校及大学,占78.48%;病原学阴性者占比较高(63.90%),2018年后病原学阳性者明显增加。共发生3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和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发现181例病例。 结论 2016—2021年大兴区学校肺结核疫情整体平稳下降,幼儿园及小学病例以教职工为主,技校及大学阶段的学生为学校肺结核防控的重点人群,应提高主动监测能力,及早发现疫情,有效避免学校结核病疫情扩散。
    14  结核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毛俊杰,庄勋
    2023(7):864-86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81
    [摘要](67) [HTML](138) [PDF 874.33 K](121)
    摘要:
    结核病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结核病防控意义重大。近年来,新冠肺炎大流行严重破坏了全球结核病防治进程,再度引发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担忧。传播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结核病传播规律及流行动态,并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防控效果,在结核病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五种结核病传播动力学模型:“仓室”模型、集合种群模型、智能体模型、网络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从而为结核病的防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15  2006—2020年广州市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董智强,刘伟,胡文穗,侯建荣,孙丽丽,吴雪霁,刘远
    2021(9):801-80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22
    [摘要](118) [HTML](107) [PDF 1.04 M](173)
    摘要:
    目的 分析广州市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20年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发病报告数据,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同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趋势分析。 结果 共报告0~14岁儿童肺结核1 397例,占全人口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0.66%,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7.31/10万降至2020年的2.90/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90%(AAPC=-3.90,95%CI:-5.64~-2.13),男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4.74,95%CI:-6.77~-2.66,P < 0.01)较女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2.86,95%CI:-4.78~-0.91,P < 0.01)更快;城区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4.14%(AAPC=-4.14,95%CI:-5.99~-2.24,P < 0.01),农村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β=-0.02,t=1.00,P=0.34),但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城区儿童;0~2岁组和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相对较高,除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年龄组儿童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儿童以及10~14岁组儿童下降趋势不明显,需重点加强此类儿童结核病防控工作。
    16  结核分枝杆菌Rv3529c蛋白的生信分析及原核表达
    陈瑞枫,王瑄,马枫茜,李祥芳,丁寿鹏,吴利先
    2023(6):621-62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42
    [摘要](134) [HTML](134) [PDF 1.58 M](162)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Rv3529c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 方法 利用UniproKB数据库、PredictProtein服务、AlphaFold系统、SWISS -MODEL服务、ProtParam蛋白分析工具、ProtScale、DeepTMHMM服务和SignalP-5.0服务、ProtCompB方法、IEDB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对Rv3529c编码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及免疫表位进行分析预测。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表达质粒载体pET-32a-Rv3529c并进行原核表达,运用UniprotKB数据库的Blast工具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采用MEGA 11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间相互作用。 结果 Rv3529c基因全长1 155 bp,共编码384个氨基酸。Rv3529c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3.35 kDa,等电点为6.04,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预测该蛋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或细胞膜上,存在多个抗原抗体表位,与多个蛋白质有相互作用。经克隆、表达、鉴定、纯化后获得浓度和纯度较高的Rv3529c蛋白。 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Rv3529c蛋白,并初步预测其结构及功能。
    17  2013—2018年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王少华,陈瑞琴,常文静,苏茹月,马晓光,郑丹薇,朱岩昆,石洁,孙国清,孙定勇,郝义彬
    2023(6):629-63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46
    [摘要](86) [HTML](123) [PDF 889.84 K](150)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制定结核病疫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1 716例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及临床信息,采用比例法测定9种常用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并分析其耐药特征变化。 结果 结核病患者的总耐药率为24.07%(413/1 716),耐多药率为3.73%(64/1 716)。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链霉素(SM)13.34%(229株)、异烟肼(INH)10.08%(173株)、利福平(RIF)5.19%(89株)、乙胺丁醇(EMB)4.49%(77株);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为:氧氟沙星(OFX)3.15%(54株)、卡那霉素(KAM)2.51%(43株)和卷曲霉素(CPM)2.51%(43株)、对氨基水杨酸(PAS)1.98%(34株)、丙硫异烟胺(PTO)1.46%(25株)。耐药谱结果显示,413株菌分布在68种不同耐药类型中,单耐药中SM、多耐药INH+SM组合、耐多药组合中INH+RIF和INH+RIF+SM组合的耐药率较高。初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0.13%(216/1 073)、2.80%(30/1 07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30.64%(197/643)、5.29%(34/64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均P<0.05)。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高(29.25%),2~2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低(13.56%),各年龄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耐药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仅耐多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 结论 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仍然较为严重,耐药谱结果显示耐药类型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较高,复治患者耐药率较高,耐多药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规范治疗,同时开展耐药筛查,减少耐药患者产生,加强耐多药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防止传播。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吸入糖皮质激素相关肺结核三例
    熊若言,陈燕,赵志琪,卢欢欢,曾慧卉
    2022(10):1026-103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559
    [摘要](59) [HTML](132) [PDF 914.16 K](86)
    摘要: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 但长期使用ICS容易因局部免疫抑制并发各种感染。某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分别于2015、2019、2021年各收治1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 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考虑可能与ICS相关。本文拟分析该院收治的3例ICS相关肺结核病例的诊治经过, 结合现有研究探讨COPD合并ICS相关肺结核患者的诊治策略。
    19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与TST在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比较
    苏倩,汪清雅,张婷,刘英
    2023(5):547-55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724
    [摘要](73) [HTML](349) [PDF 981.60 K](147)
    摘要:
    目的 比较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C)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检测方法的筛查效能及成本效益, 探讨更适合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方法。 方法 选取2021年9月重庆市某中学高一新生共计283名,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为EC组(138名)和TST组(145名), 分别于左前臂皮内注射0.1 mL EC或0.1 mL TST, 观察注射72 h后皮肤反应。皮肤试验前采集283名学生的静脉血, 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 以IGRA检测结果为标准, 分别计算EC、TST试验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 并分析三者的成本效益。 结果 EC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分别为54.55%、93.70%、45.45%、90.58%;TST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分别为61.11%、81.10%、38.89%、78.62%。每检出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TST、EC、IGRA的检测成本分别为124.29、492.86、4 879.31元。 结论 EC与IGR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较TST的特异度和一致率更高, 检测成本效益较高, 简便易行, 有望成为学校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新的筛查方法。
    20  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现状调查
    范金平,胡逢静,张浩军,冯玉娟,王蕾,王俊玲,林霞
    2023(5):563-56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625
    [摘要](79) [HTML](210) [PDF 917.66 K](138)
    摘要:
    目的 了解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控意识提供依据。 方法 设计《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结核病认知现状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星"调查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的认知现状, 并统计分析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60 636份。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 女性占78.89%;年龄30~39岁的人员最多, 占39.64%;护理人员占53.05%。57 440名医务人员对结核病认知程度得分为合格(总分≥14分), 占94.73%;3 196名为不合格(总分≤13分), 占5.2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所在医疗机构不同等级、类型、是否设有传染病科室, 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参与职业防护培训次数的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合格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影响甘肃省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的因素较多, 可通过增加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次数、提高医务人员学历, 以及加强护理或医技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等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程度。
    21  广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秦翊翔,蓝如束,覃慧芳,叶婧,秦小玲,甘丽,刘港,徐若兰,罗丹
    2023(3):280-28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443
    [摘要](56) [HTML](126) [PDF 927.81 K](114)
    摘要: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INH)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耐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库中122株耐INH菌株和530株全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结果 652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127株(19.48%)发生INH耐药基因突变,分别为katG(15.64%,102株)、fabG1(1.69%,11株)、ahpC(1.07%,7株)、kasA(0.61%,4株)和inhA(0.46%,3株)基因突变。INH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90.03%,比例法药敏检测INH耐药与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吻合度不高(Kappa=0.677)。突变类型共有19种,单位点突变占96.85%,联合位点突变占3.15%。突变比率最高的位点为katG315(71.65%),碱基变化以AGC-ACC形式占比最高(12.13%)。katG、ahpC和kasA基因突变比例在INH耐药株中高于敏感株(均P < 0.05),INH耐药株和敏感株inhA、fabG1基因突变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北京株、非北京株中katG315突变率最高,分别为18.75%(81/432)、4.55%(10/220),两种基因型菌株katG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3,P=0.039)。 结论 广西地区INH耐药基因突变以katG315位点突变为主,INH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吻合度不高。katG、ahpC与kasA基因突变与INH表型耐药有相关性。北京基因型与katG基因的突变有相关性。
    22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进展
    凌曦,王璐,张泽文,刘礼荣,戴江红,李凡卡
    2022(4):399-40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354
    [摘要](73) [HTML](240) [PDF 756.05 K](152)
    摘要:
    结核病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 防控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将结核分枝杆菌分型技术与流行病学资料相整合, 在研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测序能够构建生物体基因组的完整DNA序列, 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结果精确等优势, 在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比较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GS)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分型技术, 指出WGS优势, 介绍全基因组测序的技术路线及技术进展, 并回顾其在疫情追踪, 耐药研究, 混合感染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为结核病的防控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23  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鉴定及VNTR分型
    李丹,胡晓红,徐新娟,杜德兵,吴文艳,王德成,庄倩,陈志杰,金柱
    2022(3):232-23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895
    [摘要](68) [HTML](126) [PDF 1.08 M](124)
    摘要:
    目的 研究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多态性和流行特征, 揭示该地区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具有完整病例信息的结核分枝杆菌298株, 进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 用扩增RD105缺失片段的多重PCR (DTM-PCR)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 应用优化的9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技术(VNTR)分析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多态性。 结果 29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 260株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DTM-PCR鉴定发现北京基因型菌株140株(53.85%), 非北京基因型菌株120株(46.15%)。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32.14%)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10.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NTR-9位点对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率为0.998 5, 成簇率为12.15%。 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宜昌地区呈较高流行趋势, 且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更高。VNTR-9位点基因分型方法用于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鉴别, 能准确反映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4  保定市156所学校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情况
    张永强,杨欢欢,王亚亚,田敬茹,李扬,王岫峥
    2024, 23(1):95-9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477
    [摘要](40) [HTML](164) [PDF 858.87 K](84)
    摘要:
    目的 了解保定市不同学校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及患病情况, 为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3月保定市不同地区156所学校入学新生结核病及结核菌素(PPD)试验筛查资料, 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教育阶段学生PPD筛查结果。 结果 共调查156所学校68 177名入学新生肺结核疑似症状及密切接触史, 对63 939名学生进行PPD试验筛查。其中, PPD试验阳性学生13 821人, 阳性率21.62%;强阳性学生3 083人, 强阳性率4.82%;发现结核病病例15例, 报告发病率为23.46/10万。不同教育阶段学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及结核病发病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不同教育阶段学生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平原区与山区学校学生PPD试验阳性率(22.28% VS 17.89%)和强阳性率(4.85% VS 3.62%)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寄宿制初中与非寄宿制初中PPD试验阳性率(23.94% VS 21.60%)和强阳性率(5.07% VS 3.56%)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应加强初中年级及以上新生的结核病筛查和健康教育, 尤其是平原地区寄宿制学校, 及早发现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并采取相应措施, 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
    25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中期疗效前瞻性队列研究
    裴异,陈检才,封文军,杨晓云,黄云辉,何芳,胡羽萌,雷丽萍,施利
    2021(12):1102-110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484
    [摘要](62) [HTML](200) [PDF 942.03 K](121)
    摘要:
    目的 评估含贝达喹啉(BDQ)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国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BDQ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9月某院接受含BDQ治疗方案的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69例患者,其中10例(14.5%)为XDR-TB;63例(91.3%)完成24周含BDQ治疗,2例在治疗期间分别死于心脏骤停、呼吸衰竭,3例退组,1例失访。39例(56.5%)患者报告了108次不良事件,大部分不良事件被归为1级或2级(75次,69.4%),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QT间期延长。治疗基线痰培养阳性29例(46.0%),第8、12、24周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93.1%(27例)、100.0%(29例)、93.1%(27例),2例患者痰培养于24周时复阳;痰培养阴转中位时间为24 d(四分位间距:14~61 d)。52例合并肺部空洞患者中,48例(92.3%)完成24周含BDQ治疗,12、24周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7.5%、64.6%。 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24周含BDQ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MDR/XDR-TB患者痰培养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但需重视QT间期的监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