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流行是政府、公众及每位卫生专业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的使用指南》,对从事公共卫生、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医用口罩的使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了解在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 佩戴和管理的建议,旨在为口罩的正确佩戴,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供科学依据。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治疗方案可获得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率,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前景良好。DAAs 新药开发将成为未来抗HCV治疗研究的趋势。2009年,欧洲药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颁布的《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评价指南》和2013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新发布的《抗丙型肝炎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临床药物研究指南》为DAAs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如人群纳入、研究方案、研究设计、研究终点、药物安全性等,另外还对肝功能失代偿者、肝移植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HCV共同感染者等特殊人群的药物研究提出了特别要求,这些内容有助于指导DAAs临床试验设计
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埃博拉出血热更新了2008年版《医疗机构内疑似和确诊丝状病毒出血热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该指南适用于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等丝状病毒出血热病例,特别关注了防控措施执行的说明,现摘译如下。
2012年6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发布了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帮助医院宣传贯彻、落实新标准的具体要求,现将标准修订中的新变化逐一说明。
背景:为便于不同医疗机构和国家的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收集和比较,需要统一描述和区分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定义。关于描述耐药菌的几个术语“multidrugresistant(MDR)”,“extremedrug resistant或extensive、extensively 、extremelydrug resistant (XDR) ”和“pandrug resistant(PDR)”的定义,目前还未达成任何共识。在本文中,XDR指的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就细菌对一些重要的治疗性抗菌药物耐药,采用标准的定义非常重要,这对监控这些细菌的耐药性和更好地评估它们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的流行病学及对公共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2010年美国、瑞典、以色列、希腊、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专家共同提出的关于MDR(multidrug resistant)、XDR(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PDR (pandrug resistant)术语国际标准化建议(草案)的基础(见本刊2011年10卷3期238-240页)上, Magiorakos等专家于2012年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杂志上正式发表了MDR、XDR、PDR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与2010版相比,增加或删除了一些耐药菌判断的代表性抗菌药物,修改了部分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固有耐药菌。现将主要部分摘译如下。
本指南旨在改进成人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和处置。艰难梭菌感染,可根据症状(通常是腹泻)、粪便监测到艰难梭菌毒素或产毒素的艰难梭菌,或结肠镜或组织病理学发现假膜性结肠炎进行诊断。除诊断和处置外,还推荐了针对病原菌的感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这些建议均是根据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和实践,由美国医院流行病学会(SHEA)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任命的联合专家委员会作出决定。这些指南的应用受医疗机构规模以及这个特定临床机构能否得到经费、实验室条件等资源的影响。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该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建议(表1)。
要点
1鲍曼不动杆菌(Ab)是一种能够在医疗护理机构长期生存的微生物。
2多重耐药Ab(MDRAb)能够长期定植,且容易在患者间交叉传播。
3已经有许多文献报道,发生了MDRAb感染的暴发流行,有些案例涉及许多患者,并且采取了较多的干预措施。
4 需及时与长期采取措施来确认定植源,清除MDRAb,以防范暴发的发生。
(来源:APIC.2010 Guide to the elimin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ransmission in healthcare settings[EB/OL].http://www.apic.org.)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本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适当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内容,每条建议均根据科学证据、基本原理、实用性和联邦法律制定。其建议分级系统如下。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的国家循证指南第3版。该指南初版于2001年发布,起源于受英国卫生部委托,由护理人员牵头众多专业的研究人员和临床专家在1998—2000年进行研究(epic1)。2007年,在epic2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第1次更新(第2版)。该指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及时回顾新的研究成果,采用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维持它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虽然一份更新证据的重要评估报告表明2007年出版的第2版指南仍然保持其强有力的相关性及适时性(epic3),但2014年发布的第3版指南仍对一些指南推荐的级别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同时有证据支持的指南推荐意见也被更新。在英国,尽管第3版指南依据目前最有力的证据为医院及其他急救机构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最全面的推荐意见,而且国家循证指南是最好实践的宏观原则,但需结合当地的实践指南,以减少实践中的差异和维护患者安全。指南的作者认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是保护患者的基本特征;希望通过将这些指南应用于日常临床实践,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院感染。
关于万古霉素目标血药浓度达标及如何进行调整已讨论多年。根据有效血药浓度监测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调整的初始浓度,两者均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避免可能的耳毒性或肾毒性等副作用的浓度。前期很多研究由于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评估或缺乏某血药浓度与患者预后间的确切关系的明确资料,由此导致了监测力度不够或不监测以及如何进行剂量调整的争论。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及>1岁儿童的短期留置导尿管(≤28 d),需要结合标准原则,推荐意见被分成6部分:(1)置管的必要性;(2)管道类型及置管方法的选择;(3)导管的插入;(4)导管的护理;(5)对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培训;(6)系统干预用于降低感染风险
消化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因其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在全球也已成为患者、医学界和舆论传媒关注的热点。为预防消化内镜所致的医源性感染,保障消化内镜技术的健康发展, 2011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和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 发起组织消化内镜工作会议,共同起草了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处理指南,并经多个专业学会共同修改和批准,包括美国胃肠病学会(ACG)、美国消化病学会(AGA)、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专业学会(APIC)、美国消化护士及相关人员学会(SGNA)、美国手术注册护士学会(AORN)、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学会(SAGES)、美国急救医疗保健协会、美国联邦微创外科学会(FASA)等。该指南在2003年版的基础上有所修改和增补,美国急救医疗保健协会首次参与。现将该指南作简要介绍,供同道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参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